银政企共建四川白马王朗“文旅产业金融扶贫试验区”探索实践

09.11.2015  17:05

中国是旅游扶贫大国。根据国家旅游局测算,到2020年,全国7017万贫困人口的17%(1200万人)将通过旅游产业带动实现脱贫。明年5月,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将在北京举行,“旅游促进发展、旅游促进扶贫、旅游促进和平”是会议的三大议题。发展旅游已经是国际社会普遍推崇的扶贫开发方式。四川是旅游扶贫大省。《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的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四川藏区等特困地区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文化旅游、自然生态资源富集的地区。四川完全可以通过发展文旅产业带动区域扶贫、实现精准扶贫,推动连片特困地区社会转型、经济升级。

 

“东亚大陆最古老部族”迎来发展良机

省定贫困县绵阳市平武县是“东亚大陆最古老部族”白马藏族人的核心聚居区之一。该聚居区包括白马、木皮、木座3个白马藏族乡及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800平方公里。这里历史人文悠久独特、生态资源稀世罕有,可以说是极为珍贵的世界级瑰宝。

当代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认为,白马人是古代氐族的后裔。《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记载氐地“土地险阻,有麻田,出名马、牛、羊、漆、蜜”。这与现在部分老乡从事“牧羊养蜂、种麻织布、务农工猎”的情形极为相似。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严重制约了平武白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4600多白马人世居于海拔1300-4980米的深山切割型山地中,祖祖辈辈守着富集的资源过穷日子。按照2012年数据统计,经政府精准识别的贫困人口为197户634人,占人口总数的13.7%,贫困发生率达14.54%,高出全省贫困发生率6.84个百分点。

2012年,平武县政府与成都天友旅游集团签订协议,开发建设白马王朗文化旅游项目。项目核心景区内4个村15个农业合作社精准识别贫困人口为206人。当地党政与天友集团携手共建“白马王朗文旅产业金融扶贫试验区”,力图将区域精准扶贫、民族地区稳定、白马文化保护、美丽新村建设、金融深度融入有机结合,让白马老乡切实享受到文旅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3年多来,核心景区白马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2013年末农民年纯收入达到5597元,2014年末农民年纯收入增长到6780元,截至去年年底共减贫97人。特别是去年“十一黄金周”,各村寨农户旅游营业总收入达到1000余万元,户均旅游营业收入3万元以上。其中旅游营业收入超过10万元的达27户,杨林营业收入16万元,张军、格正才理、熊纪贵等营业收入均超过10万元。今年国庆节各村寨旅游收入与去年国庆节相当。最近旺季即将结束,不少老乡纷纷加快改建、扩建家庭旅游设施。

 

走“不挖山、不砍树、能致富”的产业扶贫道路

独特的文化遗存、质朴的白马族群、美丽的龙安山水是最可宝贵的绿色生产资料,建设“文旅产业金融扶贫试验区”就是要向这些生产资料要生产力,形成带动性强的主导型产业。

依靠“银政企”党组织共建初步实现了精神脱贫。党组织引领是“斩断”精神贫困这条“穷根”的根本出路。白马王朗旅游投资管理公司、亚者村共计23名党员组织成立了党支部,并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四川省分行第三党支部、稿史村支部、厄哩村支部等开展共建。设立党员服务志愿岗,深化“党员接待户”指导培训。组织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子,为贫困户提供劳务、就业岗位73个。党员的带动示范和产业平台的激励,使不少老乡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特别是在旅游接待专合组织建立和运转上,党组织共建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全程辅导亚者村扒昔加社成立古寨旅游专业合作社并有效运转,其汝、田虎塔、杨强、杨海军等本土党员骨干的榜样作用日益凸显,许多迁居其他村寨和县城的青壮年返乡就业创业,原本只剩部分老弱妇孺的老寨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协调金融扶贫支持景区开发建设和发展农家接待。金融机构深度介入为白马地区发展注入了强大力量。中国进出口银行给景区提供6.9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期限长达9年。天友集团投入自有资金近6亿元新建改造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这些确保了景区一期在去年“十一黄金周”顺利投入试营业,为白马老乡迎来源源不断的客流创造了前提条件。项目得到由国家财政部、国投集团及中烟公司共同组建的产业扶贫专项投资基金——国投创益投资基金的垂青,国投创益将采取增资扩股的方式投资约6000万元支持景区建设,目前已进入实质落地阶段。协调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设立“支农再贷款支持生态旅游建设基地”,为村寨农户提供期限长达7年的扶贫专项贷款1000万元,并进行统一授信,额度最多的达7万元、最少的也有3万元。不少农户通过支农再贷款改善了家庭接待条件。目前,白马乡有接待户150余户、旅游接待房间1460余间、床位3200余个,可同时接待5000余人就餐、3200余人住宿。

着眼生活便民、发展利民加快新村建设扶贫。坚持景区项目开发与优化原住民脱贫致富环境紧密结合。不搞大拆大建,在保护老宅古屋的基础上,花费近3000万元对刀切加寨、祥述加寨、厄哩寨、索谷修寨、扒昔加寨等村寨进行了风貌修缮和设施改造,对外观“修旧如旧”。在景区地下进行“心脏移植术”,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修水池14口、入户饮用水管网35.7公里,改造安全用电线路33.6公里,铺设污水管道45.1公里,建造化粪池450立方米,修建污水处理池15口、垃圾填埋池14口。对村寨所有农户进行给排水全面改建,实现了家家通自来水;新建生物降解污水处理设施结束了白马村寨污水直排历史。各村寨全面实现了生活条件改善、自然环境保护、核心资源利用、接待设施升级,为家富、业兴、人和、村美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集白马本土优秀人才打造“扶贫双创孵化园”。始终秉持白马族美好未来必须依靠优秀白马人的理念,对本土创业者“扶上马再送一程”。优化景区创业政策环境,鼓励农户利用自建、自住、自营场所发展文旅相关产业,不断开发新业态以适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同时明确所有经营收入全部归农户所有。各村寨已培育形成了农家旅社、歌舞表演、特色餐饮、手工制作、青稞咂酒、生态种养殖等业态。吸引能人、大学生返乡创业,杨林、张强等具有商业头脑且务实肯干的中生代能人返乡操持农家吃、住、娱一条龙接待服务。索谷修寨大学生张炎于2014年返乡创业,在家开办咂酒作坊。天友集团无偿为村寨农户提供现金补贴,帮助引导老乡全面改善家庭接待条件。抓好教育培训形成技能扶贫常态化。联合县旅发办、食药监局、卫生执法大队、消防大队、农工委、农牧局、新村办、扶贫局等部门就食品卫生、消防安全、产品加工、新村建设等内容进行集中培训,参训人员达530余人次,村寨卫生状况不断好转,接待水平普遍提高。

破解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梗阻”初见成效。大致按照老年、壮年、青年三大类别将白马老乡进行分流安排。善待200多位“活化石”,安排白马老人通过展示日常起居、生产生活来“活化”民俗获得收入,旭世修、其挂修、朱女子、尼苏、杨波塔、夺子修等老人已成为白马部族最为珍贵的活化遗存。帮助230余户“创业者”,鼓励年富力强的壮年人利用景区产业大平台,发展各种业态创收致富。格正才理、杨林、张强、熊纪贵、马勇、其挂修、嘎珠早、张珠他、张强等成为了勤劳致富的优秀代表。培养50多位“生力军”成为项目员工甚至中高层管理人才。其中,张丽担任白马王朗公司副总经理,张炎担任艺术团团长,最年轻的“白莫”茨旦吉担任白马文化事业部主管。此外,天友集团还创新激励机制、配备专业人才,全力确保扒昔加寨成为精准扶贫、全面小康的示范区。建立门票收入分成机制激活农户创业热情。与扒昔加社签订《景区门票收入分成协议》,约定将门票收入的10%分给村寨,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加上本社党员骨干力量的带头示范作用,22户108人的老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创业热情。聘请原籍在古寨的退休干部担当重任。晓麻格、尼木修是古寨走出去的党员干部,现在担任扒昔加古寨景区副经理,在协同配合旅游专业合作社维护好民族团结和营运秩序,组织指导原住民成为文化展示者和服务提供者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旅产业带动精准扶贫“还在路上”

白马王朗“文旅产业金融扶贫试验区”的生动实践再一次印证了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其带动性强、社会效益广,特别是在带动连片特困地区、民族边远地区老百姓脱贫致富方面具有十分特殊的优势。但这一模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平武党政与天友集团将按照省委“集中力量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分三个阶段继续推进试验区建设。

精准扶贫。到2016年,试验区年游客接待量达到5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达到2.5亿元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通过产业带动的方式基本解决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初步实现全面脱贫,基本消灭人均收入低于8000元的农户;解决就业人口1500人;带动创业农户400户以上,培育本土农民企业家1-2名。

全面小康。到2018年,试验区年游客接待量达到15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达到8亿元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通过产业带动的方式基本消灭人均收入低于1万元的农户;解决就业人口2500人,带动创业农户500户以上,培育本土农民企业家3-4名,试验区全面实现小康。

共同富裕。到2020年,试验区年游客接待量达到30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8万元以上;通过产业带动的方式全面消灭人均收入低于1.2万元的农户;解决就业人口6000人,带动创业农户600户以上,培育本土农民企业家5-6名,试验区成为全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整体迈入共同富裕的典范。

相信5年之后,平武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将是另外一番景象,白马老乡将真正过上让城里人向往的富裕而又惬意的生活。

在9月25日召开的第二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上,凉山州政府与成都天友旅游集团签订了凉山旅游资源开发协议。凉山州将把白马王朗“文旅产业金融扶贫试验区”的成熟做法复制到泸沽湖、螺髻山等贫困地区的项目开发中,为国定贫困县盐源县、普格县等区域的各族群众开辟脱贫致富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