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专家:H7N9病毒已具备有限人际传播能力

10.01.2014  14:01
H7N9:已突变,有风险

   H7N9:已突变,有风险

  中科院微生物所已破译了目前最让人担忧的两种禽流感病毒H5N1和H7N9 跨种传播机制,并发现H7N9病毒已经出现突变,开始具备有限的人际传播的能力。

  记者_石悦 徐小西 北京报道 实习记者_杜雪

  无论是政府官员、科学家还是普罗大众,都迫不及待地想弄清楚两个问题,禽流感会不会人传人?禽流感什么时候会人传人? 

  H5N1和H7N9是近年来对人类威胁最大的两种禽流感病毒,H5N1病毒自1997年在首次感染人类后,在全球60多个国家肆虐,死亡率高达60%。H7N9在2013年2月底在中国长三角地区首次出现后,也是来势汹汹,在10个月内,中国12个省市发现了148人感染  ,其中46人死亡。

  在这样的尖峰时刻,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高福,带领他的研究团队,从分子水平上,破译了目前最让人担忧的两种禽流感病毒H5N1和H7N9  跨种传播机制。

  寻找关键突变

  中科院微生物所副研究员刘翟打了个比方,一个流感病毒中的八个基因构成了一个团队,其中编码HA(血凝素)的是队长,帮助病毒进入细胞;编码NA(神经氨酸酶)的是副队长,负责病毒从细胞的释放;其他六个内部基因片段主要负责病毒的复制。

  高福的研究小组主要关注HA蛋白,也就是病毒入侵细胞的钥匙,它能够跟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帮助病毒打开细胞的大门,这种对应关系如同钥匙和锁。

  流感病毒不是万能的,它不能进入所有物种的细胞,它有各自偏好结合的细胞受体,有的流感病毒只能结合鸡的细胞,有的流感病毒则能入侵人类细胞。

  人的上呼吸道中存在着α-2,6糖苷键连接的唾液酸受体,传统的季节性人类流感病毒非常善于识别并结合这种受体,进而入侵人类的细胞。而下呼吸道中则同时存在与家禽的呼吸道类似的α-2,3型受体,这正是禽流感病毒喜欢结合的受体。

  通常情况下,禽流感病毒不容易深入到人的下呼吸道,而只有当病毒达到一定数量时,才有可能到达下呼吸道,引起严重的肺部感染,这也是禽流感病毒发病率低,而致死率如此之高的原因。

  虽然H7N9和H5N1病毒尚未获得广泛的人传人能力,而病毒一旦通过基因突变或者重配,获得了偏好结合人体上呼吸道细胞的能力,就很可能会进化出能在人际传播的禽流感病毒。

  各国政府、科学家和公众一直在担忧,这种情况究竟会不会出现?毕竟在历史上,由于基因突变和重配而获得了人际传播能力的H1、H2和H3型流感,都在人群中有过大范围的流行,还出现过\"大流感\"。

  以H5N1为例,高福和他的研究团队在2013年5月发表在《科学》杂志的一篇论文就发现,这种致死率极高的病毒,一旦发生Q226L的氨基酸突变,就会获得和人类上呼吸道细胞结合的能力。Q226L氨基酸突变早已广受关注,这正是历史上H2、H3型流感,由禽流感变成了人流感的原因。

  H5N1的可怕之处还在于,它一旦发生了突变,不但会获得了与人类上呼吸道结合的能力,它的偏好性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变得容易感染人类细胞,这就意味着,它能够人传人。

  \"好在目前监测的天然H5N1病毒还没有发生这种可怕的突变,但也有研究表明H5N1病毒正在发生变异,变得更容易感染人类。\"  论文的第一作者,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施一说。

  遗憾的是,在现有科学水平上,人类无法预测在什么时间会发生变异,导致这种死亡率极高的病毒可以人传人。

  很快,高福团队对H7N9的研究也有了新发现:他们在2013年9月5日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H7N9的某些流行病毒株已经在四个关键的氨基酸位点发生突变,获得了和人类上呼吸道细胞结合的能力。

  但是,H7N9本质上还是一种禽流感病毒,因为它更喜欢与拥有和家禽一样的受体的下呼吸道细胞结合。这意味着,H7N9虽然能入侵人类上呼吸道细胞,但只具备了有限的人际传播能力,也即\"有限的人传人\"。

  \"入侵下呼吸道的禽流感病毒喜欢呆在肺部,肺部里的病毒要被呼出,是比较困难的,有很多黏液把它束缚住,让它无法有效传播,\"施一说。\"要想在人群中广泛传播的病毒,它必须是偏好性结合α-2,6型受体,也就是更容易与上呼吸道细胞结合,呼进呼出更容易,更易于被传播。\"

  目前,高福的研究团队正在寻找可能导致H7N9病毒偏好与人结合的变异,\"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方向,不管H7N9还是H5N1,一旦变成偏好与人结合的病毒,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大流感的罪魁祸首,\"施一警告。

   \"魔盒\"仍在

  另一方面,刘翟等人也在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试图摸清禽流感是如何与野鸟的基因重配,又是如何通过家禽的运输来传播的。根据他们的研究,H7从野鸟进入中国的家禽已经有一段历史,H7N3在一些省份早有分布。而N9之前在中国很少发现,据推测是从迁徙鸟类中传入,很可能是通过雁鸭类水禽进入家禽的。由于采样缺失,这个观点目前缺乏确凿证据。

  自2013年4月以来,H7N9以上海为中心,一圈圈向周围传播,每到一个新的地区,H7N9都与当地鸡群中的H9N2病毒发生重配更换内部基因,也就是\"从当地招募队员\"。由于H9N2本身在中国分布广泛且变种众多,H7N9也在迅速地产生不同的新基因型。通过基因型分子数据,人们能够推断出禽流感通过家禽运输的传播路径,再与现实情况相结合,就可以为跨地区活禽运输的监测提供预警。

  \"我们就是通过跨种传播机制和传播路径的研究,给决策提供一些建议,比如说我们研究出来这个氨基酸突变很重要,会导致人传人,那你就监测自然界会不会出现这种突变,一旦出现这种突变,就要提高防控。\"高福说。

  从2005年的青海湖开始,高福的禽流感研究已经进入了十个年头,他本人最近也当选了中科院院士。最近,他还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2013年科技盛典上被评为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入选理由是\"为H7N9病毒和新型流感暴发的防控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高福看来,关闭活禽市场、集约化养殖、集中宰杀和扑杀病禽是上策。但在中国的复杂情况下,上策不一定会被采用。H7N9疫情暴发之后,上海曾经短时间关闭了活禽市场,随后又重新开放,\"中国人吃惯了活禽,这种文化习惯不可能一下子改变,可以慢慢来,需要时间。\"

  目前对于H5N1病毒,中国的防控措施是对家禽注射疫苗,同样是有争议的一项防控措施,\"在疫苗的压力下,病毒也可能发生突变,最理想的状态还是扑杀,但考虑到扑杀的经济代价,疫苗是复杂形势下的一种无奈选择,\"高福说,\"我们不知道,\"潘多拉\"魔盒什么时候会被打开,里面会飞出什么,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它打开之后,尽快盖上它。\" 来源:南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