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留不住年轻人 十年后谁来搞养殖?

30.10.2014  16:47

 现在,从全国大大小小的农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一年比一年多。可毕业生人数增多,并不意味着农牧企业,尤其是基层养殖场人才能够得以有效补充。相反,很多农牧企业,尤其是基层养殖场却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

  近日,记者在安徽省长丰县采访时,某奶牛场的生产场长沙开友就向记者诉说了他的苦恼。他说,作为奶牛场的管理者,自己的烦恼不是奶牛产奶量的多少、体细胞数的高低、奶牛如何繁殖选育等问题,恰恰是奶牛场职工年龄偏大,后备力量严重不足的“人才培养问题”。

  “没办法,留不住人,年轻人都不愿意干。现在,牛场里剩下的大多是像我这样快退休的人。”面对现状,沙开友很无奈。

  沙开友告诉记者,去年,牛场招了一位安徽某农学院的本科毕业生,月工资2500多元,管吃住。这相对长丰县的平均工资水平来说,已经很不错了。老板还给他分配了一间单独宿舍,并单独扯了网线,装了电视。可就这,撑了半年,该应届毕业生还是走了。据说,那位毕业生给的理由是,在牛场除了能够自由出入外,其余跟坐牢没啥区别。面对年轻人的选择,沙开友感到很无力,他说:“年轻人思维活跃,想法多,也需要交朋友。可养殖场大多在远离市区的地方,出行交通也不便,这个矛盾确实是客观存在的,无法改变。”

  如果把夫妻俩都招进场里呢?

  现实总是远不如想象中美好。2010年,沙开友所在的奶牛场直接从农学院招了一对情侣,男的负责繁殖选育,女的负责饲料配方。二人结婚后,倒是踏踏实实地在牛场干了3年,干得还很不错,可3年后还是走了。

  为啥?

  “我当时跟他们说,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提,待遇也可以涨。可他们什么都没说,给了一个我无法拒绝的理由。他们说,结婚3年了一直都没要孩子,为着孩子日后的生活、教育着想,必须回到市区。牛场配套环境太落后。”说起这个原因,沙开友一方面觉得可以理解,一方面也为人才的流失感到无限惋惜。

  现在,为了留住人才。沙开友他们也组织了很多活动,比如每年带领大家找个地方旅旅游。不过,养殖场的工作有其特殊性。比如沙开友所在的奶牛场,职工大概有30多人。牛总要有人守着吧,30多人很难排开,再加上大家各有各的事情,总是凑不齐。听说,前段时间去杭州,他们才凑齐了7人,其余的只能往后轮。

  有人提议可以把镇上的年轻人组织起来,开展一些活动。可现状是活动根本组织不起来,因为现在年轻人大多往大城市走了,镇里剩下的也大多是中老年人,组织活动根本没人参加。

  记者了解到,全国各地有沙开友这样烦恼的养殖场数不胜数,可如何解决,却鲜少有人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对此,有专家提议,有实力的大型养殖企业可以跟高校联合建立人才培养机制,而中小型养殖企业还应从企业文化、人才晋升、薪资待遇等多方面立体式地打造人才培育机制,“用机制留人”。另,专家也指出,年轻人刚刚步入社会,切记浮躁,要能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事情,积累经验。养殖技术与管理经验的积累,都能够为年轻人日后独立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