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悄然改变中国山区农民生活
“以前湘西醋香但是巷子深,现在依托电子商务,我们的湘西香醋卖到了全国。”28岁的湘西河溪镇苗族小伙石泽刚说。
2013年,石泽刚在广州工作两年后选择回到家乡,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山区的农民将家乡的特产香醋“搬上网”。“刚开始只卖了400多块钱,后来通过做活动推广和宣传,2013年底已经卖了10万块。”石泽刚说。
武陵山区是中国跨省交界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中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位于武陵山区中部地带的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至今仍有72万村民没有脱贫。过去,山里的农民只能将山货和土特产在赶集时拿到集市上去吆喝,如今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实行精准扶贫,腊肉、茶叶、苗绣等特产“跨”出大山,成为山里村民增收的途径。
“以前卖东西靠背篓背,我们的香醋最远卖到湖南省内,”石泽刚说,“现在通过互联网卖到浙江、江苏和北京。”如今,石泽刚带领了一个5人的团队专门从事电子商务,今年预计网上销量将突破500万。
为了推动农产品销售,当地政府正在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的扶持,在湘西州设立了十八洞村、菖蒲塘村、古丈牛角山等电子商务示范村,目前三个村的微信公众号和淘宝网店已上线。
然而,湘西地势山大沟深,绝大部分寨子地处偏远,发展电子商务困难重重。除了人才的瓶颈,基础设施、信用认证、金融支持、包装配套、物流保障、生产供应体系等配套体系都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支书龚海华说,整个十八洞村只有20%的村民家里有电脑,2个寨子通了网络,竹子寨和梨子寨正在搭建宽带网络,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仍十分薄弱。
“在十八洞村的网店里只卖苗家腊肉、手工苗族刺绣包等少数特产,因为产量少,也不敢扩大宣传。”龚海华说。
一个普通的包裹从山里发到山外需要付出更高的物流成本。从事茶叶销售的保靖县葫芦镇黄金村村民潘春新说,这里的物流费用是发达地区的3至5倍,发达地区寄3斤茶叶只要5块钱,从村里寄出去至少15块钱以上。
保靖县偏海村村民石金贵家里种了38亩茶树,2013年开始在网上卖茶叶,并带动了300多户村民加入他注册的合作社,去年网上销售额70万,占到全年销售额的近四成。“除了物流成本比发达地区贵,湘西地区普遍是传统的 作坊式 农业生产,很难适应大批量的电子商务,”石金贵说,“只有通过合作社才能使产量达到规模。”
湘西州商务局负责人表示,山区里的电子商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截至目前,湘西州涉及电子商务的企业152家,占全州企业总数不到1%。2014年涉及电子商务企业网上销售额5000万左右,占全州社会消费的零售总额的0.26%。
专家表示,贫困地区应搭上互联网的时代快车,依托电子商务实现精准脱贫,应通过加强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支撑力度,加强物流快递和网络接入服务配套建设力度,落实扶持政策,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人才培训等措施打通“运进去”和“拉出来”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