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钱用在刀刃上 助民搬迁拔穷根
——省政协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贷款实施情况”重点视察
“移民搬迁安置”是我省实施精准脱贫“五个一批”行动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未来5年,我省20个市(州)144个县(市、区)要完成116万人易地搬迁脱贫任务,占全国总规模的11.6%。今年,我省计划搬迁25万人,贴息贷款规模为86.44亿元。
在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如何用好、用活数额庞大的安置资金?4月18日至21日,省政协副主席翟占一率领省政协农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省政协农业委”)部分委员、特邀成员以及省级相关部门、金融机构相关人员,先后赴广元市昭化区、巴中市恩阳区和阆中市,就“易地扶贫搬迁贷款实施情况”开展重点视察。
“我们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也会出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情况。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帮助生活在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就是补短板中的短板。”翟占一指出,全国各地的实践证明,易地扶贫搬迁是“挪穷窝、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的治本之策,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需要高度重视,合力化解。
钱从哪里来——
吃透政策创新机制
整合利用各方资源
18日下午,视察组来到广元市昭化区大朝乡孟江村视察。孟江村地处剑门关山脚深处,曾经交通闭塞、土地贫瘠,其中以3组情况最为突出。去年,该村3组实现集体搬出。
“过去,村民买袋盐都要走3个小时。”大朝乡党委书记杜嫣然说,当地群众一直盼望着搬迁,直到2014年昭化区争取到790万元以工代赈及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才得以实现。
广元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田学思介绍,按照广元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明确的任务,目前还有16亿元资金缺口。委员们认为,在脱贫攻坚啃“硬骨头”阶段,尤其需要吃透政策,创新工作机制,努力克服存在资金紧缺的难题。
目前,巴中市正在探索一条新路子。今年,作为我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内流转的试点,成都市高新区与巴中市节余指标流转费用达13亿元。在缓解“先富”地区建设用地不足的同时,又解决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农业委主任刘宇建议,要深入研究今年2月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关于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积极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通知》,充分发挥增减挂钩对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作用。
省政协委员、省农业厅巡视员杨昌明长期与“三农”工作打交道。他说,“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涉农资金虽多但比较分散,在搬迁安置过程中,要积极整合各项资金。此外,还要统筹好包括企业、社会在内的各方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如何用好钱——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动员群众广泛参与
截至3月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四川省分行已审批易地扶贫搬迁贷款项目25个,贷款额度293亿元,贷款利率平均下浮18%。省政协委员万崇实说,相对于其他贷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相当优惠,各级政府、贷款主体和银行要加强监管,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
巴中市恩阳区柳林镇罐子沟村,从选择脱贫搬迁对象,到比选施工队伍,都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村“两委”公示和镇政府审核。罐子沟村聚居点承建单位在镇政府和建房群众监督下,先后经过了两轮评分投票。村民们都夸这个办法好。
“怎么建、谁来建,这些都要让群众参与进来。”省政协委员、省农业厅巡视员傅志康建议,在易地搬迁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基层协商民主的作用,把资金使用置于广泛监督之下,不能“房子盖起来,干部就倒下去”。
在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的同时,政府更要发挥好引导作用。省政协委员、四川巨星集团董事长唐光跃发现,老百姓在新房建设中,普遍存在建多、建大的想法,“政府一定要把好关,防止建房返贫”。
委员们还了解到,部分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年收入可能仅仅相差几百元,倘若易地扶贫搬迁资金补助政策处理不当,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对此,杨昌明建议,对于愿意搬迁的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结合旧房改造、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等政策,给予资金支持。
怎样稳得住——
完善生产生活配套
建设宜居宜业新村
视察过程中,委员们最关注的莫过于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最终目标是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所以要把产业作为核心任务来抓,让群众有可持续、稳定的收入,后续生产生活才能有保障。”每到一处,翟占一都详细询问当地产业发展情况。
阆中市洪山镇五郎坪村贫困户张明炯,在政府部门帮助下建起了新房,但因患病缺乏劳动力而没有稳定收入。村里引进企业打造柠檬微园区,发动张明炯种了3亩柠檬,将在2018年挂果,预计每亩收益可达1万元。
傅志康谈到,“有的群众不愿搬迁,就是因为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与聚居点相距较远,不方便生产。易地扶贫搬迁要和产业扶贫紧密结合起来,否则搬了也不能脱贫,前期投入也就起不了什么效果”。
19日下午,视察组在巴中市恩阳区观音井镇万寿村搬迁聚居点看到,村民们在建房的同时,也在聚居点前建水塘、种葡萄。聚居点附近,有个初具规模的万寿生态农业产业园区。不少村民就在园区务工,而万寿村也在向乡村旅游观光度假基地方向发展。
“要把现有产业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尽量让聚居点向产业带靠拢。”省政协委员、省畜牧总站推广研究员傅昌秀认为,万寿村这种搬迁模式应该广泛推广,以此吸引更多青壮年返乡就业创业,进而解决农村空心化等问题。
省政协委员、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副局长杜春明认为,在新的聚居点,不仅水、电、路要方便,还要解决就医、就学等问题,这样才能让搬迁户满意,才能把聚居点建成宜居宜业的幸福美丽新村。
广元市政协主席王振会,巴中市委书记李刚、市长冯键、市政协主席李树海,南充市政协主席吴小可在当地陪同视察或参加座谈。
□记者 刘奕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