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两家担 农民稳赚钱——四川生猪养殖大县昭化探索托管养猪

01.02.2015  11:08
   核心阅读

  肉贱伤农,肉贵伤民,近几年猪肉价格频繁大起大落,跳不出“猪周期”怪圈。这意味着传统的分散养殖模式亟待转型,发展适度规模是养殖业的必由之路。但是,适度规模不是要打掉农民养殖就业的饭碗,不是挤出效应,而是要让农民在养殖产业上升级,实现养殖致富。

   逼出来的转变——

  企业和农户利益连接,养殖户1头猪稳赚120元

  新年伊始,四川广元市昭化区的养猪大户金泽明脸上写满喜气。他数着刚到手的3万多元卖猪款,说起了新年的打算:“今年准备把剩下的圈弄出来,再添200头。

  让金泽明尝到甜头的是昭化区的养猪新模式。昭化区是国家生猪调出大县,2万多生猪养殖户最怕的就是猪价“过山车”行情。农民养猪还能不能致富?昭化区探索总结出了一种全新模式——“1211”生猪委托养殖模式:1栋圈、2夫妻、年出栏1000头、利润10万元。这种方式通过公司与家庭农场,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连接机制,推动传统养殖业转型升级。

  一大早,两辆大卡车,装着3层铁架,随同一辆农用车来到了位于金泽明在梅树乡潼梓村的养猪场。搭好过磅秤,金泽明和当地铁骑力士公司的工作人员一头扎进猪圈,将猪赶去称重量。

  当天,金泽明总共卖猪147头,平均重量250斤左右。看着眼前一头一头的大肥猪,金泽明说:“这猪确实肯长,从小猪生下来到现在,自己才养了5个月。”说话间,他给记者算起了账:“在仔猪育肥养殖过程中,养殖成本每头约1610元,仔猪育肥到110公斤出栏,成品生猪的回收价格为每公斤16元。我今天总共收入28万多元,除去仔猪、饲料、防疫等成本,每头猪的纯利润207元,纯收入总共3万元,毕竟才花了5个月的时间,还是比较划算。

  按照每年养殖2槽猪,并达到适当规模,养殖户年出栏量达到700至1000头,遵守公司相关饲养管理技术指导并能保持较高的饲养水平,可获得劳务委托效益10万至15万元左右。

  梅树乡潼梓村村民王丕秀说:“看别人养得不错,我儿子今年也准备搞托管养猪。

  昭化区畜牧食品局局长申华锋介绍,这种模式是以铁骑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猪苗、流动资金和技术资源,农户提供劳动力和圈舍土地资源,双方签订养殖合同,以“七统一”的方式运作,即由龙头企业“统一设计猪舍、统一提供猪苗、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提供药品及疫苗、统一标准化管理、统一按合同价回收、统一品牌销售”。按照合同,养殖户每出栏1头合格商品猪,至少可获得120—150元的利润。

  与传统模式不同,委托养殖公司按照协议价将仔猪提供给饲养户,饲养过程中所需的饲料、药品、疫苗等物资均由公司以记账形式统一提供,不再收取任何现金费用。生猪育肥后,由公司统一对外销售,并按合同价与养殖户进行结算。

  作为养猪专家,昭化区政协副主席卢克俊说:“这种模式能极大地推动全区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型跨越,做强生猪调出大县,算得上是畜牧业的又一次突破。

   封闭式养殖——

  风险分担,公司担市场风险,养殖户担养殖风险

  记者走进金泽明家的养猪场,看到经过改造的农家养猪场,虽不气派,却整洁、规范,供水管系统和喂料装置显示着新技术的运用,100多头生猪见人就“嗷嗷”待食。

  金泽明将新模式的优势总结为“三无一稳”:没有重大疫情的风险。第二是不用大的资金投入,不需花大钱去买猪买饲料。第三是没有市场风险。无论市场价格是多少,公司都是保价回收。这“三无”保障了养殖户的稳定利益。

  最近,市场上生猪价格在每斤7.1元左右,而金泽明家的猪则按照合同价每斤8元销售。站在猪圈边,金泽明说:“生猪委托养殖的最大特点是构筑了一个封闭式养殖体系。它不同于‘公司+农户’模式。现在的养殖户,只需承担圈舍和污染治理投资,内部养殖流程的价格结算,不与生猪市场价格直接挂钩,劳务报酬有稳定收入。”

  说话间,金泽明看着墙上“一栋圈夫妻筹,千头生猪十万楼”的标语笑了起来。

  申华锋补充道:农户无需承担市场行情低迷风险和资金周转负担,只需承担每头猪300元的履约保证金,“代养”实现了公司与农户的双赢。

  另一养殖户蒋雄说:“我们按合同规定将生猪交付公司回收,肉猪上市后的第二天,就可以到财务部核实结算,采用现金结算的,公司在7个工作日内付给养殖户。”另外,公司根据饲养户的栏舍面积、配套设施等,确定饲养数量。猪苗运输里程在150公里以内的运输费用,由饲养户承担,超出里程由公司支付;猪苗抵达三天内的死亡由公司承担,其余由饲养户承担。

   实现分工分业——

  仔猪成活率达99%,每头生猪平均获利近200元

  卢克俊认为,“1211”模式,盘活了整个产业链条。一是龙头企业从种猪到生猪收购、加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二是企业与农户直接对接,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养殖成本;三是能快速在当地培养起农场主,形成区域龙头品牌,通过七统一封闭管控,有效确保产品质量。

  委托养殖实现了畜牧业的分工分业,培养了新型职业农民,促进了生猪品种由本地猪种向世界优质肉猪品种的转变,销售方式由场户自产自销向龙头企业批量、批次规模化销售转变,较好实现了生猪产业化良性发展。

  石井铺乡金岚铺生猪养殖大户陆登仁说:“因为我们的生猪通过了无公害认证,每到生猪出栏时节,成都、南充、绵阳等地的商家争着来买,根本不存在滞销的现象。加上品种好,每头猪每斤要比‘土猪’贵0.6元左右。

  品牌就是效益。近年来,该区积极开展畜禽产品地理标志申请和保护,“元坝生猪”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雨润食品”等5个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创建为国家名牌产品。借品牌优势,全区农民年新增收入达2.3亿元。

  铁骑力士下属放养公司总经理钱洪喜说:“公司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养殖经验,进一步提升生产潜能,降低综合成本,充分利用老百姓的闲置资产,减少了固定资产投入,快速做大规模。从全区仔猪的成活率看,现在最高的达到99%。过去老百姓养猪有很多顾虑,一是担心市场风险,二是担心养殖风险,从目前来看,这个顾虑应该打消。

  目前,昭化全区采用“1211”模式发展养殖户134户,累计养殖生猪4万多头,头均获利195元。

  看到委托养殖的好处,不少农户积极参与,朝阳乡灯杆村宋兵林说:“想再填栏,就是圈舍不够用。现在正按照标准化猪舍图纸,加快修建300平方米的新圈舍,到时,年出栏生猪将达到2000多头。”在昭化区,已累计建养殖小区142个,今年全区将发展规模养殖户1000户,生猪养殖规模达到20万头。

  一排排生猪标准化圈舍整齐有序,一堆堆饲料摆满仓库,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生猪养殖模式,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本报记者 刘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