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保护高原生态环境 建设川藏联网绿色工程
川藏联网工程是继青藏联网工程之后,又一项穿越高寒、高海拔地区的重大输变电工程。工程地处横断山脉三江流域,沿线沟壑纵横,地质破碎,高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地表植被异常稀薄,施工环境保护成为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按照“七不三零五优”工程建设目标,川藏联网建设指挥部决心将工程建设成为环保优质工程。建立了工程建设指挥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地灾监理和环水保监理“五位一体”的环保水保管理体系,把建设“绿色环保工程”理念贯穿于工程全过程,严格落实工程环评批复和水保批复的有关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环保水保专项方案,并在工程设计中采用海拉瓦数字化摄影测量系统进行精确选点选线,最大限度降低对高原植被的破坏和对地表的扰动;同时,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履行央企责任,将建设服务藏区发展这一德政、民生工程放在首位,将工程的环水保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投资1.88亿元,全力保障工程本体施工各项环水保措施及环水保专项治理工作的全面有效落实,切实保护了藏区生态环境,为川藏联网德政工程的绿色环保建设起到了坚强保障作用。
川藏联网工程将新建乡城至巴塘至昌都500千伏线路1009.2公里;昌都至玉龙、昌都至邦达220千伏线路512公里;新建巴塘、昌都2座500千伏变电站和邦达、玉龙2座220千伏变电站。受高原山区特定地理、环境和气候影响,工程全线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扰动后的植被恢复难度大;尤其工程四川段部分线路紧邻竹巴龙省级自然保护区(线路距离保护区最近处仅200米),线路穿越区分布有高原草甸区,施工中对环境和景观要求高;且工程建设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为此,在充分借鉴青藏联网工程环水保成果的基础上,川藏联网工程创新管理举措,引入第三方进行环水保和地灾监理,全过程、全方位开展工程全线环水保和地灾监理监测,合理规划林区和草地施工通道,提早检测塔位及施工营地地质地灾风险,地灾监理通过前期遥感解译及实地调查发现,影响工程建设的地质灾害点多达1290个,指挥部及时对塔位和施工营地进行了搬迁,从而避免了地灾风险;同时,也减少了施工导致的地表扰动,最大程度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施工中,指挥部还委托在高寒、高海拔地区具有植被恢复经验的成都亚弓环境艺术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和苏州绿化发展有限公司分别对工程四川段和西藏段施工重点区域进行植被恢复,确保工程建设绿色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