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化养殖助推常山县畜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县在调减生猪养殖总量的同时积极推进规模养殖场生态化改造,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养殖污染状况明显改善,全县养殖产业正阔步迈向生态化时代。
近日,记者在新昌乡郑土贤生猪专业合作社看到,生态化改造工程已经完成,猪圈内外的水泥地面干净整洁。“猪的排泄物通过管道直接排到地下蓄粪池。”郑土贤介绍,若要继续养猪,生态化改造必不可少,猪场的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工程和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相连接,排泄物经发酵后,产生的沼气可供村民烧水、做饭等生活使用,沼液则可作为有机肥输送给周边的家庭农场,这样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
2013年以来,我县针对“禁养区、村庄内、塘库外源、小流域”等区域逐步进行养殖场关停退养,并对保留下来的89户规模养殖场,统一按“一场一策”原则,落实“一结合、二分离、三配套”(农牧结合,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干粪堆积棚、沼气池、管网等配套)的生态化改造,对其中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利用省特扶资金600万元建设“猪-沼-作物”模式的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治污项目,对其中规模较小的养殖场,鼓励自主投资、自行治理,建设“双重过滤、好氧发酵、土地消纳”的简易治污项目,并出台政策给予一定奖励。通过众多举措,预计今年我县猪饲养量控制在17万头以内。
为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我县还在同弓乡推行“整乡制”生态农业“中循环”模式,将乡域内的规模生猪养殖场与现代农业园区相结合,形成以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就近利用为基础、有机肥和沼液专业化服务为主体、农林牧渔有机结合的乡域“中循环”体系。而白石镇引进的博文合众畜禽排泄物高效资源化研究利用项目现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11月底投入运行,年可处理死猪200余吨、猪粪2万余吨,生产有机肥9000余吨,从而构建县域内,养殖污染治理、有机肥生产、农作物增收三位一体的“大循环”体系,形成农户、企业互利,经济、环保双赢的高端生态农业产业链。
县畜牧兽医局技术工程师洪炳生介绍,目前全县累计已建成处理池、厌氧池等2.1万立方米,铺设管网32万米,建设沼液排放墩1.2万余个,配套消纳土地3万亩,年可处理污水25万吨。投入运行后,各养殖场污染物固体成分以农家肥形式被利用,液体部分经处理后以沼气清洁燃料、沼液灌溉农田的形式被利用,养殖污染物经“小循环”被综合利用,实现零排放。
“全县规模养殖场的生态化改造提升现已总体进入收尾阶段,在此基础上,我县提出创建‘花园式’养殖场的目标。”畜牧兽医局局长林少卫介绍,“花园式”养殖场就是将养殖场生态环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纳入一个监管体系,实现生态化养殖场日常管理高度规范化、标准化。为逐步推动全县养殖场向“清洁化、绿色化、庄园化”方向发展,我县对养殖场开展了“花园式”星级评比活动,并制定了相关评比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