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如何理解八项规定关乎生死存亡表述
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近日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并作了与反腐工作有关的报告。在这次会议上,王岐山表态,“八项规定的成功与否,已经变成一场输不起的战斗”。他并称,八项规定的落实是“关乎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
“生死存亡”四字,听起来让人有耳熟之感。此前,在相关的表述中,高层往往称反腐关乎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这一次,同样的四个字,用在了八项规定的落实上,确实耐人寻味。
这里提及的八项规定,是2012年12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转眼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转变工作作风方面的努力,已推动了近两年时间。工作作风是什么?是人们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行为特点,是贯穿于工作过程中的一贯风格。党政干部的行为特点与一贯风格,决定了工作作风的优劣,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其工作的成效。
一个连自身工作作风都不佳的官员,难以想象其能够想民众所想、急民众所急。工作作风也与党政官员的廉洁问题联系在一起。“老虎”不是一天养成的,作风不正,往往会使得腐败土壤更加“肥沃”。可以这么说,作风问题和腐败紧密相关——也正是在此意义上,王岐山用“生死存亡”来形容落实八项规定的重要性,便很好理解了。
回顾近两年来党政系统工作作风的转变与建设,应该说变化非常明显。尽管各地不时有各类违反八项规定的典型案例被曝光,但总体而言,进步很大。比如,出行当官老爷,用警车开道、威风八面的少了,轻车简从的多了;比如,公款使用方面随意请吃请喝、肆意浪费的少了,恪守规定、谨小慎微的多了;再比如,文山会海、废话连篇的少了,追求言之有物、开会开出成效的多了……党政系统的工作作风,在点点滴滴中,悄然转变。
随着作风建设越来越深入,很多规定也越来越细。最近有海外媒体在关注一个消息,很有代表性。官员和国企主管未经批准不得参加高收费商务培训项目的规定,已导致一些EMBA学员退学。在严厉反腐的大背景下,许多党政官员也愈加注意自己在作风方面的表现,生怕出现差错引火上身。这些现象都在表明,围绕八项规定的落实,用“卓有成效”去形容,并不夸张。
当然也要承认,工作作风的转变,远未到可以休息喘气的时候。缘由简单:其一,整个作风建设的基础还难言扎实,而基础不牢的话,恐会引致地动山摇;其二,党政官员从不敢犯错误到不愿犯错误,路也还很远。
说作风建设的基础还不够扎实,应是不虚之言。如前文所述,各地违反八项规定的案例还在不断出现,即是例证。问题还在于,很多人意识上并没有真正转变,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的事情还有很多。另外,中国一向是人情社会,对于规则的遵守缺少必要的敬畏,针对作风问题也有模糊心理——这一切,说明转变工作作风仍然任重道远。
王岐山在此次政协常委会议上谈到了“不敢腐”与“不想腐”的问题,同样值得人们深思。从“不敢”到“不想”,要经历本质性的转变。八项规定的落实也是如此,对于相关规定的落实从“不敢”到“不想”,非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不可。这既要靠制度性的约束,也要靠相关政治文化的改良。特权思想在今日中国社会还很有市场——在这种思想得到较为彻底的清理之前,“不想腐”恐怕只能是美好的愿望。
八项规定抓住了社会的痛痒与民众的关切,抓住了官场的弊病所在。端正党风、整饬政风,其意义也不只是与反腐有关,更着眼于一个国家的长远未来。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待八项规定,便更能理解其关乎“生死存亡”的表述了。
(原标题:八项规定何以关乎“生死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