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县:千年羌寨增头村 精准脱贫孕生机

01.06.2016  20:50

 

  (陈科 记者 庄媛) 它和桃坪羌寨一样,拥有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筑文化艺术。它和桃坪羌寨又不一样,桃坪羌寨通过开发旅游已带动村民致富,它却受地理环境和交通制约,至今还有31家贫困户。它就是增头,一座位于理县杂谷脑河北岸高半山上的传统羌族村寨。

    在增头村上寨里,今年37岁的周祥瑞与他67岁的老父亲相依为命,原本正是壮劳力的周祥瑞,三年前因为患上了肺结核,再也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而每个月他还得去趟成都医治自己的病。这笔治疗的费用不得不靠67岁的老父亲上山挖草药、下山打零工赚取,父子俩的生活可谓异常艰辛。在增头,像周祥瑞家这样的贫困户还不少,全村145户473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便有31户104人。村民们大多只能靠上山挖药材、下山打零工、平日里种些大白菜维持生计,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仅有7352元。

    如何让增头村寨的人早日脱贫,过上像桃坪羌寨人一样富裕的日子?2015年,理县县委、县政府将高半山的脱贫攻坚列入了该县“2213”重要工程之中,像增头这样的传统村落也是该工程另一个着力点——藏羌文化传承为主的软实力提升工程。于是,增头人觉得有了盼头。

    周祥瑞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对记者说,村两委会考虑到他家里的特殊情况,把村道环境卫生维护的工作交给了他们父子俩,虽然每个月挣的钱不多,但相对轻松的工作对于年迈的父亲和患病的他却是最适合的。村上还积极为父子俩争取帮扶资金,提供了400只鸡苗给他们饲养,而两年前他家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种下的青红脆李今年也要挂果了。有了固定的工作,有了自己的养殖业,有了这一株株李子树,周祥瑞相信,他们父子俩的生活一定会过得越来越好。

    增头村“第一书记”高琳媛告诉记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村两委的带动下,增头村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特色水果种植和高山畜牧业相结合的产业结构模式,种植了青红脆李340亩,大白菜66亩,养殖黄牛323头、牦牛161头、土鸡2000只,并建起了肉牛养殖基地。天然、绿色、无污染就是增头村农副产品的竞争优势。

    村民王永生家不是贫困户,但家里有个在读的大学生需要供养。王永生的妻子身体又不好,长期在外做木匠工的王永生其实是很希望能在家门口赚钱来养家的。眼下,王永生也有了打算。去年,他家养殖的16头肉牛享受到了县畜牧局给予的2.4万元“暖瓶政策”补助,今年,如果牛肉价格合理,他就准备卖掉几头牛把之前欠的两万元外债还了,再购置些其他品种的畜禽饲养,等村里的路修好了,旅游发展起来了,自己就在增头开家民居搞旅游。

    增头村党支部书记周敬伟说:“现在我们村民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县上不仅帮我们修好了通村公路,还积极引导我们调整产业结构,帮助我们发展养殖业。我们最希望的就是通过条件的改善,把村里的旅游搞起来,让到增头观赏古村落,探寻羌民族文化的游客,能品尝到天然、绿色、无污染的羌家饭菜,感受到淳朴的羌族民风。”周敬伟说,县财政局已经下拨了47万元资金购买原材料加固村上5000米的铁丝围栏,以帮助村民抵御野猪和牦牛对庄稼的破坏,今明两年,村里还在县上的支持下进行古村落修旧如旧的保护性开发,让旅游开发接待初见成效,争取让村民的年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

    看到信心满满的增头人,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路上山、水到田、电入户和产业连片,高半山上的增头村不仅能拔掉“穷根”,还有望成为当地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