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球迷众生相:真球迷感情深 伪球迷藏得深 足彩迷伤得深
6月15日,几名中国球迷在球场内等待比赛开始。新华社记者 徐子鉴摄
6月17日,一名支持德国队的中国球迷在北京观看巴西世界杯G组小组赛德国对葡萄牙的比赛时情不自禁地呐喊。 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摄
6月13日凌晨,球迷聚在山东青岛一间酒吧,观看2014年巴西世界杯揭幕战。 新华社发
有了中国球迷的关注,才有了真正的世界杯。
这并非大言不惭——近日,国际足联在其官方账号上发布了一张北京球迷在街边大排档观赛的照片,吸引了全球数万网友点赞。“这才是真正的世界杯”——在照片配文中,国际足联写道。
熬夜看球、微信吐槽、网络购彩……在这个属于足球的夏天,谁也阻挡不了中国球迷对足球的热情与向往。
真球迷感情深
7月15日至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国家第六次会晤。据报道,由于时间关系,他将不会出现在世界杯决赛现场观看比赛。
尽管“资深球迷”缺席,世界杯上仍不乏中国球迷的身影。在揭幕战上,就有远道而来的中国球迷在看台上亮出了五星红旗,给无缘世界杯的中国足球刷足了存在感。巴西驻华使馆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约有5000名中国人会在世界杯期间前往巴西观战、旅游或从事商务活动。为了观看世界杯,不远万里奔赴桑巴之国,这样的精神,其心昭昭,其意切切。
出国看球需财力,在家看球靠体力。由于中巴时差11个小时,国内的中国球迷不得不熬夜观赛。于是大排档挂上了电视,酒吧餐厅24小时营业,深夜的小区灯光依旧——中国球迷出动了。
从1982年开始,中央电视台对世界杯进行直播。从那时起,一代代中国球迷伴随着贝利、马拉多纳、罗纳尔多、齐达内等熟悉的名字成长起来。
最值得钦佩的是那些“资深”的老球迷:93岁的浙江球迷钱寿补每天5时起床看直播,是梅西的粉丝;92岁的安徽球迷赵时雨痴迷足球70年,几乎场场不落;80岁的山东球迷郑桂芝逢赛必看,光“看球笔记”就记了8本。
还有那些屡出奇招的学生球迷:宿舍断电了,就用收音机收听比赛实况,激烈场景全凭“脑补”;或是提前将笔记本电脑备足电量、调低亮度,支持自己看足两场比赛;当然也有人性化如厦门大学,开放活动中心以满足学子的看球需要,让人只有羡慕的份儿。
伪球迷藏得深
如今,区分真球迷和伪球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熬夜不再是真球迷的通行证,凌晨的比赛,身边的朋友们看得精神抖擞;微信朋友圈里,错综复杂的战术分析比朱指导还要专业,吐槽段子比郭德纲还要引人捧腹;清晨的办公室,睡眼朦胧的同事们也大都能对夜间的比赛评头论足上几句。
不是伪球迷变成了真球迷,而是“伪装”得更深了。比赛前,网络上就流传着《世界杯装腔指南》、《伪球迷速成手册》等教材,从入门级的分辨球员(“巴西最有名的球星叫内马尔,没龅牙,有头发”)到进阶的分析战术(“装西班牙球迷,就要表现出对技术和配合的崇拜”),完全满足了中国球迷看球、侃球的迫切需求。随着比赛的进行,就连非球迷也被拖进了“世界杯时间”。
当整个社会弥漫着世界杯的气氛,对并不关注足球的人来讲,为了融入大环境,也会或主动,或被动地了解世界杯。有调查分析,近半的伪球迷看球源自世界杯是大家共同的话题,不加入的话不利于交际。
而对为数众多的女球迷而言,看强队、看帅哥才是世界杯的乐趣所在。更有“资深”女伪球迷,看球不耽误发微博、晒自拍,证明“我在看比赛”。对她们而言,世界杯更像是一个盛大的秀场。
以足球的名义,世界杯为球迷的生活织了一张网。这其中当然有纯足球的热情与痴迷,但更多的是由世界杯建立起来的社交网络。真球迷也好,伪球迷也罢,世界杯让好友们重新聚在一起,喝啤酒、吃烤串;让朋友圈抛开心灵鸡汤,多了些互相点赞的吐槽与缅怀。
足彩迷伤得深
有喜有乐,有伤有悲。尽管中国球迷再一次无缘支持自己的国家队,但这也让球迷们能够全方位地感受世界杯的气息。无论是巴迷、德迷,还是阿迷、荷迷,当胜利者捧起大力神杯,只有一方的球迷可以笑到最后。不过,足球竞彩的火爆,在喜乐伤悲的情绪之上,加上了疼,肉疼的疼。
近日,西班牙《国家报》的报道称,由于中国队没有参赛,因此中国球迷欣赏世界杯的心情非常愉快,无需担忧比赛结果。这显然犯了经验主义错误。
有了资金的投入,看球就变成了一件不那么纯粹的事儿。随着西班牙、意大利、英格兰等传统强队的早早出局,不乏冷门的世界杯让打算稳中求胜的球迷“伤透了心”,以至于“上天台”成为中国球迷间互相调侃的热词。
据统计,2010年南非世界杯,中国足彩累计销量为23亿元。而巴西世界杯开赛至今,这一数据早已翻番。伴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跨越发展,以互联网投注,尤其是手机投注为代表的网络足彩助推了足彩的销售。这让中国球迷在交流赛况之际多了一句问候:昨天赚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