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六尺巷”是一枚甘甜的“文明果”
黄骅市常郭镇李子札村进行“美丽乡村”改造,村上的一个臭水坑改造成“水上公园”之后,一个难题难住了村干部们:“水上公园”通往村主要公路的通道,在临近公路时被房给挡住了。正当村干部一筹莫展时,村民李春民兄弟五人主动让出了自家的两间房。(5月30日《燕赵都市报》)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清朝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一首“让墙诗”,使其老家桐城多出了一条充满了礼让精神的“六尺巷”。而今,李子札村的李春民五兄弟,主动拆房让出一条“宽通道”,现代版的“六尺巷”也同样传为美谈。
“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为了村庄旧貌换新颜,难免会涉及到一些拆迁,如果拆迁工作做通了,具体的补偿也谈妥了,那自然是皆大欢喜。可是很多时候,村子拿不出那么多的补偿来,如果不拆,“美丽乡村”建设就受了阻,如果拆了,被拆迁户又吃了亏,这就陷入了两难的选择。李春民五兄弟主动“让路”,牺牲了一些个人的利益,却保全了大伙的利益,深明大义之举令人称赞。
老房子挡住了规划的新道路,房子毕竟住了几十年,而且南房还是厂房,李春明兄弟守住不拆没有毛病,要一笔合理的补偿再拆也天经地义。因此,村干部觉着拆迁的难度太大,不曾想李春明兄弟竟主动要拆,这样戏剧性的情节乍一看出乎意料,其实却又完全在情理之中。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为了给乡亲们造福,乡亲们眼见着路宽了、水清了、村靓了,肯定是打心眼里高兴。这时候“美丽乡村”建设遇到了问题,乡亲们肯定要义无反顾地去解决。李春民五兄弟拆房让路,体现着他们高尚的情操和高度的觉悟,但更是因为他们想让世代生活的村庄更美的朴素情怀。换作是其他人还会让吗,笔者觉得肯定还是会,因为只要“美丽乡村”这件事真正办到了群众的心坎里,群众就肯定是要坚决支持的。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村子修了路、建了公园,这是看得见的变化,看不见的变化是村民拧成了一股绳,是村民的思想认识有了质的飞跃,是村民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改造,这些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变化,让农村美过了以往任何时候。
现代版的“六尺巷”,既是礼让与和谐的象征,更是“美丽乡村”建设结出来的一枚“文明果”,政府真正为老百姓办好事,让群众更有尊严地活着,这样的“文明果”就不会只有一枚,而是会挂满城乡的“枝头”,而且会年复一年地成长、成熟,永远都不会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