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四川“基层施工图”出炉
06.03.2015 09:58
本文来源: 人民政府
均等化保障文化民生
【目标】
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
【实现路径】
截至2014年,四川省已建成4000多个高度集成的“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实现了乡村多个部门资源有效整合。承载着村民文化寄托的文化大院,高度整合了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数字电影、共享工程等基层文化资源。自贡市荣县更以美丽新村卫华大院项目为载体,将民俗民风、农家乐园、手工作坊等特色文化项目植入,建成了特色鲜明的“一村一园”。而作为全国劳动力输出大省,我省农民工和留守学生(儿童)的数量也为全国之最。为切实保障这一群体的文化权益,年初起,全省各地便广泛开展了“情系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文化活动。成都、资阳、德阳等地建设了一批“农民工文化驿站”“留守学生(儿童)文化之家”等文化阵地,文化主管部门也开设了“农民工网(夜)校”“留守儿童绿色网吧”“农民工读书会”等专项活动。全省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采取上门服务、网络服务和流动服务等形式,为农民工及留守学生(儿童)提供了各种免费“文化套餐”。
然而,在我省平衡公共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得到实惠的并不只是这一群体。我省在全国范围内首创的“藏区富民安康暨帐篷新生活行动”中便投资了4333万元建设了牧民定居文化室1238个。并通过“一馆一团一车”“汉藏文化交流”等公共文化品牌活动、项目,将优秀的传统文化送进了藏区、送进了农家,使基层群众零距离享受到了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社会化激活文化因子
【目标】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培育和规范文化类社会组织
大力推进文化志愿服务
【实现路径】
去年,四川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公共文化活动及公共文化服务管理等都属于政府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合理的政策出台,使得本来就生机盎然的民间力量一下子便成为公共文化多元发展的“助推器”。青神汉阳图书分馆、眉山王作平的文化大院、眉山三苏乡民办综合文化站等一大批民办公助图书馆、乡民自办综合文化中心等新型文化阵地在全省各地风起云涌,遍地开花。
乐山市文广新局与乐山师范学院签订了四川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中心的共建协议,借助高校智库力量探索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教育、培训及公共文化产品资源整合与策划设计的路子。同时,成都、宜宾、泸州等地也确立了在各地开设100所以上的市民文化艺术学校,招募数千名持证上岗的文化辅导员及发展数万名文化志愿者的“百千万工程”,为的便是解决体制内文化人才不足的困境。在这样的带动下,近年来,我省各类文化活动中都能看见文化志愿者们繁忙的身影。四川文化志愿服务内蒙行、藏区行活动,志愿者们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图书室、村寨里举办“大讲堂”“大舞台”“大展台”,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些志愿者中既有年轻的歌舞演员,也有巴蜀知名画家和社科院的知名学者,他们身体力行,将一个个汉藏文化流动图书室、共享工程服务点建在了雪域高原。
促供给提升文化品质
【目标】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丰富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
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实现路径】
去年,我省博物馆共举办了向公众开放的基本陈列223个、临时展览221个、宣传教育活动813项,共接待观众近5000万人次。这样的“大手笔”,源于我省先后3批共89家博物馆(纪念馆)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实现免费开放。就像一条由丝线织成的大网,一个个博物馆正在我省各地慢慢铺开,下一步将是巨大的聚集效应。据悉,新建成的达州、雅安、攀枝花等一批市州博物馆、“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及绵竹、泸县、三台等县级博物馆,位于成都天府广场的成都博物馆、新建的绵阳博物馆等重要博物馆都将于近期向公众免费开放。
在博物馆在我省已基本形成地域上全覆盖的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群众文化活动也举办了6万多场,文艺工作者们将逗趣的小品、相声,富有巴蜀地域特色的戏剧及高雅的歌舞送到了全省6000多万群众的心上。
为了多维度地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我省紧紧抓住了“艺术节”这一绝佳的窗口,让全省的群众艺术爱好者通过这个窗口一窥我省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势。仅去年一年,我省就在成都、达州及攀枝花等位于我省中、东、西三个方位的三个城市,分别举办了首届农民艺术节暨民间艺术节、第七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和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四川师范巡演。值得一提的是,艺术节不是仅在城市里举行,而是将视角对准最基层的群众,从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机构进行全域联动,让包括农民工、学生、工人等社会人群在内的2000多万观众直呼“过瘾”!艺术节上1万多场形式各异的文化活动不仅实现了全民同乐,还趁机推出了一大批群众文化经典作品,打造了一批公共文化品牌活动。
数字化让公共文化“潮”起来
随着数字化的普及,文化与科技融合已成为未来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方向。2014年四川省文化厅官方网站在省政府信息公开办组织的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名列第11名。在四川省新闻办公室、四川省互联网办公室组织的政务微博评选中,省文化厅政务微博排名第9名。省文化厅通过数字化手段深度挖掘、总结报道,将“四川经验”、“四川做法”传播到社会,引起各界极大关注。为了让群众更加便捷地关注到各类惠民文化服务信息,2015年省文化厅宣传信息中心将进一步统筹协调专业媒体和相关单位,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和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等信息传播手段,加强重点文化艺术活动网上宣传,组织首届四川艺术节、优秀舞台剧目全省巡演、全省舞蹈新作比赛、全省曲杂作品比赛、全省小戏小品比赛和川剧晋京演出周等重点艺术活动的宣传,组织第五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重点主题宣传展示活动,不断加大四川文化“走出去”成果的宣传推广力度,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传播平台。
为充分整合我省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资源,统筹协调四川省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信息平台建设,相关部门还将通过互联网平台和新媒体平台建设的同步推进和运营,力争在3至5年后,建成品牌认知度高的四川省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和文化消费网上交易平台。(李思忆)
本文来源: 人民政府
06.03.2015 09:58
故
事
我省设立党内关爱资金 500万启动资金+每年500万补充资金
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人民政府
我省出台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指导意见 明确21个市州重点布局产业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人民政府
我省调整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有5种方式
5种方式保障养老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