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郁琦释疑首访南京:跟南大有份特殊缘分
南方日报讯 (特派南京记者/骆骁骅)昨日下午,台湾方面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在南京大学发表了以促进两岸青年交流为主旨的演讲。有趣的是,24年前,因为辩论立场不同,昔时作为台大辩手的王郁琦,在与南大辩手的争锋中不得不对“人类和平前景”抱持悲观论。而昨日再度与“老对手”论“和平”,他坦言,没想到今时今日将以促进和平为职业。
访大陆首站选南京
王郁琦将首访大陆的首站放在南京一直是个谜,两岸媒体自消息公布之后便多有揣测。
“我在此告诉各位,之所以选择南京作为第一站,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跟南京大学有一份特殊的缘分,我希望到南京大学跟同学们见见面、说说话。”王郁琦昨日揭晓谜底。
1990年8月,在新加坡的亚洲大专辩论赛决赛上,身为台湾大学辩手的王郁琦,就“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这一辩题与南京大学辩手展开论辩。站在反方立场,对人类和平持“悲观论”的王郁琦赛场上纵横捭阖、妙语连珠,最终帮助台大战胜南大。
“我一直珍藏着当时南大同学赠送给我的雨花石,虽然包装的盒子因为岁月而泛黄破损了,但是小石头都还光泽温润,好像蕴藏着永恒的友谊与记忆,每每把玩这些小石头,都让我回想起那段充满热情的青春岁月。”王郁琦动情回忆道。
以行动证明和平共处可能
与上午在中山陵匆匆2分钟的演说不同,昨日下午在南大的演讲足足用了25分钟。
整场演讲,王郁琦旁征博引,不仅对其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校歌“大哉一诚天下动”推崇备至,而且相继引用教育家罗家伦、哲学家唐君毅、台湾“科技教父”李国鼎这三位与南大有关的名家名言,甚至对许多南大典故也是信手拈来,显然是备足了功夫。
当在场有学生提问,24年前否定人类和平共处可能的心境,是如何转变成为两岸和平奔走的积极心,王郁琦笑言,那是因为当年抽中的是反方立场。
王郁琦没有想到,昔日的辩论场上,要成为赢家,他需要对人类和平的未来这一命题执着于悲观,而如今,要成为赢家,他不仅要执着于乐观,还要乐为,“当时你来我往的场景至今仍停留在我鲜活的记忆中。我从来没有想过,会将促进和平作为我的职业,但在24年后就是这么因缘际会,我的任务就是在寻找海峡两岸和平相处的可能,能够拜访南京大学,就是希望以更实际的行动来证明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
需加强青年人才交流
王郁琦在演讲结束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能尽可能跟大陆的青年朋友接触、沟通和交流。
在演讲中,王郁琦表示,新时代青年的身上没有历史包袱,两岸要增进了解,携手振兴民族,需要更具创意的青春力量,需要更伟大的宽容智慧,才能够打开一个个难解的心结。
昨日在演讲中提问的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刘相平表示,两岸关系如果要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加强两岸在青年人才上的交流是根本,“王郁琦意识到了青年交流对维系两岸关系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这也可能是他选择来南大演讲的原因之一。”
(原标题:两岸携手需要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