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特色小镇扎根乡土带动乡村发展

12.08.2016  19:20
  当中国在城市化道路上突飞猛进、进入城市生活的人们纷纷感叹农村的故乡“沦陷”之时,四川省的“特色小镇建设行动”开启了“光复故乡”模式。自2013年开始,3年来四川每年选取100个基础条件好、特色优势明显的小城镇进行重点培育,在基础设施、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等方面有了明显提升和优化,形成村镇一体、百镇竞发的局面,有力地促进了试点小镇和其周边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四川省委、省政府把特色小镇建设置于整体发展的全局中考虑,置于新型城镇化和破解三农难题的大局中考虑。四川现有建制镇2032个,集镇2271个,小城镇总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这些小镇处在乡之首、城之尾,发挥着连接农村和城市的重要作用。四川选准小镇建设作为促进全省经济工作的重要支撑点,针对小城镇数量多、产业趋同、产业带动能力弱的情况,在因地制宜发展小镇特色产业上下功夫。3年的实践证明,在工业化程度不高的地区,特色小镇建设是一项“牛鼻子”工程,小镇抓住了特色,形成了特色产业,城乡互动就有了行之有效的抓手,也就抓住了县域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四川的特色小镇建设扎根于乡土,这使它区别于浙江发展的特色小镇,对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确立了新型城镇化的基本路径,一批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小镇涌现,改变了“千镇一面”的状况
  1.新型城镇化道路不等于工业化道路。四川明确提出,小镇建设不能盲目追求工业化,而是要按照小镇的人口集聚、人居环境、地域风貌的特点,突出特色,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目前已初步形成了6类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即工业特色镇、旅游观光特色镇、商贸物流特色镇、生态宜居特色镇、现代农业特色镇、创新创业特色镇。工业镇依托产业园区或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摈弃档次低、污染重的工业项目。
  2.新型城镇化把优美的生态和宜居环境作为根本追求,即以绿色理念为先导,坚持生态和环境优先的发展原则,利用四川独特的山、水、林生态优势,以原有城镇的自然风貌为基底,创建山水相依、自然和谐的魅力小镇。
  3.新型城镇化坚持强化产业支撑,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就没有活力。试点小镇打破了小镇缺乏产业支撑的困局,实现了产业聚焦,改变产业分散、产业趋同、苗多不壮、竞争力不强的局面。
  4.新型城镇化坚持全面改进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试点小镇除了全面改造交通道路,实现水、气、路、视、讯“五通”外,还大力强化了学校、医院、文体设施建设,尤其注重引进优良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村镇的教育质量由此得到显著提升,也得到了更好的医疗服务。四川的实践证明,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比产业更能吸引人口聚集。

  二、村镇一体的发展模式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途径,城乡得以均衡协调发展,乡村“与城镇一样的生活品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的发展理念正在成为现实
  村镇一体发展就是坚持场镇、产业、新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试点集成推进。据对127个试点镇调查,试点镇的经济增长动能强劲,生产总值平均为16.26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的镇8个,20-50亿元的镇17个,最高的超过200亿元,农民收入有了明显增长。近郊试点镇则与城市联动发展,辐射乡村,远郊试点镇则成为服务农村的县域次中心。
  在基础设施和环境方面,在300个试点镇,通镇通村公路通达率100%,不少道路已全部油路化和水泥硬化,城乡路网格局基本形成,污水处理厂普遍建立,垃圾的收集清运率达100%。试点运行3年来,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21亿元,完成基础设施项目近1000个,带动全省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资605亿元。
  在产业方面,随着小镇的主导产业逐步发展起来,产镇互动和村镇联动得到加强,呈现出“城镇的产业向农村拓展、资源向农村流动、文明向农村传播”的鲜明趋势,城镇带动和辐射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现代农业快速成长。
  在就业方面,试点小镇通过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盘活农村资源和聚集生产要素、通过推动资产变现,当地农民实现了就地就业增收,据统计,300个试点小镇在3年中就地就近转移农业人口约62.5万人。
  针对一些村庄照搬城市居住小区模式建高楼、提升档次、失去乡村特色的情况,村镇一体化建设重视从乡村自身特点出发,延续和保护传统院落和地方特色。
  四川省在特色小镇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反思了工业化问题。四川省推进新型城市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何健认为,工业的规模扩张时代已经过去,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不能不高度重视。根据发达国家的经历,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达到峰值后,工业产值必然呈现下降趋势。英国、美国现在的工业产值在整个生产总值占比不到10%,德国在先进国家中是工业产值占比最高的国家,现在也只有25%,而中国的工业产值在2012年达到峰值后开始回落,因此工业化不应成为小镇追求的目标。何健介绍,在四川300个试点特色小镇中工业小镇的发展不如旅游小镇。

  三、树立特色,找准定位
  特色才能兴镇,是四川试点小镇建设一个十分重要的成功经验。四川小镇发展总体滞后,甚至出现小城市病,也正是由于缺乏主导产业或者主导产业不明确所致,而缺乏主导产业正是由于特色不明。
  找准了特色也就找准了小镇发展定位和方向。峨眉山市符溪镇原来走的是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突出发展工业和商贸的路子,在成为百镇试点小镇后重新认识自己的资源优势,利用它位于乐山-峨眉山旅游走廊上的区位优势和作为中外游客进入峨眉山景区的门户重镇,把精力集中放在发展乡村旅游上,与乐山景区及峨眉山景区进行错位发展,沿峨眉河、双福河和乐峨旅游快速通道,建造集观光休闲、养生度假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集群,把符溪镇建成精品旅游小镇。
  独特的资源构成了一个地方的特色。试点小镇或立足于独特的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景观,或立足于独特的区位优势,或依靠某种独特的物产,呈现出各自的个性化发展模式。崇州市桤泉镇以农科小镇定位,引进四川农业大学打造高端研发基地,引进美国杜邦先锋种业发展种业基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化高端项目。安岳县龙台镇每年向省外输出柠檬鲜果超过40万吨,利用优质柠檬资源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研发为一体的柠檬集散中心,打造中国精品柠檬小镇。广汉市向阳镇由于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全国率先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而成为赫赫有名的改革之乡,它现在决定利用这段辉煌的历史创建自身特色。

  四、把特色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
  特色小镇集中力量彰显特色,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才能形成真正的主导产业,小镇发展的路子从而越走越宽。大邑县安仁镇被称为“中国博物馆小镇”,在3.2平方公里之内密集聚集着27座民国时期的公馆,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近代地主庄园建筑群,是刘湘、刘文辉、刘文彩的刘氏家族在鼎盛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它们与始建于2003年,整个聚落占地500亩的建川博物馆,构成了安仁小镇独一无二的历史人文资源和景观资源。近年来安仁为了突出以文博产业立镇,既做减法(把不符合总体定位产业“请出去”),也做加法(引进和吸引一批文创工作者落户古镇),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度。通过一三产业互动,在古镇周围集中连片发展薰衣草、蓝莓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实现了全域同步发展。

  五、凸显小镇的生态和文化价值
  生态和环境理念在小镇建设和规划过程中已经深入人心,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也成为建设优美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重点加强小镇道路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二是加快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引导农民向农村新型社区适度集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三是大力开展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延续村落的传统建筑、选址、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传承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把小镇融入自然之中,把传统风格和现代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体现小镇在保护生态和传承传统方面的特殊价值。
  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成为试点小镇建设的一种自觉,在川西平原,守住川西林盘成为村镇规划的核心观念。在川西的田野上,人们不难看到一块块翠绿的林地——高大的乔木和簇拥而生的竹林,农家院落坐落其中:这就是特色鲜明的川西民居,也就是林盘。崇州市桤泉镇群安村村民在面对是不是要建集中聚居区的问题上,经过反复讨论后决定,对老旧林盘实施保护性改造。通过对破损残留的龙门子、院墙、穿斗飞檐作恢复性改造,还原川西民居文化,把原来脏乱差的“鸡啄地”变成了整饬有序的微菜园。该村还种植了千亩葡萄、千亩荷花和千亩金银花,它们连同具有浓郁川西传统风味的院落一起,成为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的优质资源。(黄卧云)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中央政治局同志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述职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