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摆渡人”张彦杰:把爱心助学当事业
□林凌 本报记者 熊润频
6月22日刚过22时,张彦杰的手机开始响个不停,受她资助的22个参加高考的孩子,在获悉分数后的第一时间都给“张妈妈”发去短信。得知自己从初中就开始资助的陈蝶,高考分数超过重本线近20分,张彦杰的眼眶湿润了。
没有固定工作,却把爱心助学当事业,6年里,拖着病体的张彦杰将只有两个人的“爱心助学群”发展到437名成员,先后帮扶了6235人,其中常年资助的孤儿或特困学生200余人。
传递社会的爱心
2004年,凉山姑娘张彦杰跟随丈夫来到巴中市柳林镇。了解到丈夫班上的孩子生活普遍比较困难,张彦杰坐不住了。和丈夫商量后,2009年11月,一个只有夫妻二人的“爱心助学群”成立了。
然而此时,张彦杰被检查出乳腺癌晚期,癌细胞已转移到淋巴。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张彦杰接受了手术和化疗。“我的生命是亲友和爱心人士给的,我要将他们的爱心传递下去!”病情稍有好转,张彦杰就全身心投入爱心助学:考察捐助对象、联系慈善人士、送助学款、整理助学资料……
带病奔波,张彦杰经常晕倒在烈日下,摔倒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但6年时间里,张彦杰和她的“爱心兔兔团队”跋涉5万多公里,家访13000多名学生,常年资助的孤儿或特困学生就有200余人。
善款花了网上晒
除了丈夫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张彦杰没有其他收入。为了帮助更多的困难孩子,她向社会求助。不知发了多少邮件,也不知经历了多少失败和打击,终于,第一个陌生网友通过QQ找上她。“如果我捐助1000元,你们抽几百?”“全部用在学生身上,我们会把学生的收条、电话号码和班主任的电话号码发给您,便于核查捐款的落实和使用情况。”
这个名叫谢红的爱心人士通过一段时间的暗中观察,捐出了2000元。
第一笔善款让张彦杰明白透明使用的重要性。此后,她建立爱心助学公共账户,所有捐助款直接打到上面,爱心团队将每笔善款的来龙去脉在网上晒出,每次活动结束通知捐助者到助学群QQ空间看现场照片和签收资料,检查资金用途。
面对面沟通零距离
张彦杰的爱心团队中,三分之一是共产党员,“每一次捐款捐物、出钱出力,他们参与得最多。”
在张彦杰看来,爱心助学,一边是急需帮助的孩子,一边是众多的爱心人士,中间隔着一条“河”,她就像是“摆渡人”,把社会的温暖和关爱送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走出困境。
“我们爱心助学除了送钱送物,更要送爱,要关心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还要让他们学会珍惜,知道感恩。定期与受助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是我们最重要的后续工作。”张彦杰解释。
沟通让双方没有距离。在张彦杰的手机上,保存着孩子们一条条充满温情的短信:“张妈妈,您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妈妈,从未让您骄傲,您却待我如宝,祝您母亲节快乐,永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