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阳光照进百姓心田——民生领域重点改革破冰前行
【光明述评】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一年多来,全面深化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回应百姓关切、破解民生难题。改革,让阳光照进百姓心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字字铿锵。从加大民生投入到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一件件民生实事透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民生情怀。
担当全局:远处着眼惠民生
放眼全局,方可见远。经济新常态下,只有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调控目标才能提质增效、稳中有进。
民生项目既利当前又惠长远。一年多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举措涉及方方面面,但始终把破解民生难题、推进民生项目摆在重中之重,彰显改革的战略眼光和民生导向。
财政支出清单让百姓体味到温暖和信心。今年前7个月,全国税收收入仅增长4.5%,增速为2010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财政支出的增幅却在两位数以上——教育支出1.32万亿元,增长1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7万亿元,同比增长21.4%;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6593亿元,同比增长19.2%……
投资政策的风向更彰显民本理念——着眼“补短板”“兜底线”,住房、教育文体、养老健康等“六大领域消费包”相继推出,生态环保、粮食水利等七个“重大工程包”加快落地。方向更加精准,方式体现创新,引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汇聚更多力量浇灌“民生之树”。
“分7批取消和下放632项行政审批事项”“3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让更多人分享改革红利,每天有1万多家新企业注册成立。1至7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84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八成以上。
直面问题:实处着手促改革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着力缩小养老待遇的差距,一年多来,新农保、城居保“并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制度并轨,彰显制度公平。
加快弥合教育机会的差距,考试招生改革进入关键之年,缩小区域及城乡入学机会差距,接纳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让更多农村孩子获得改变命运、向上流动的机会。
纵深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大病医保制度全面启动,用改革的办法破除以药养医、发展社会办医、开展分级诊疗,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
大力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截至8月底,2015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506万套,实现年度目标任务的105%;完成投资9200亿元。
全力保障食品安全,新食品安全法将于10月1日实施,“最严奶粉新政”《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即将发布……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一年多来,多项顶层设计走向纵深,多项重大举措加快实施。力度之大、措施之实,让百姓对改革更有信心。
勇涉深水:难处着力破坚冰
改革,改到深处是利益。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既要大步迈进,又要量力而行;既要防止“中等收入陷阱”,又要避免“高福利陷阱”,改革难度加大。
2014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28844元。但超越0.4警戒线的基尼系数提示着,缩小差距、促进公平任重道远。为缩小收入差距,提低、扩中、控高的六字方针正在加快落实。提低——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上调社保待遇标准、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控高——酝酿多年的《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出炉,省管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大步跟进。扩中——增加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提上日程。
雾霾治理的攻坚战全面打响,《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上半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2%。
为弥合城乡二元鸿沟,户籍改革破冰前行。《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与户籍配套的教育、医疗、就业、财政、金融政策陆续跟进。
民生改善,没有终点。只有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更快破解民生难题;而民心的凝聚、民力的汇聚终将为中国梦的实现插上腾飞的双翼 。(光明日报记者 冯 蕾 邱 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