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为证诉说南充40年巨变 摄影家感叹往事如昨

07.01.2015  08:45

 
1975年,拍摄于嘉陵江大桥的《女民兵守大桥》。(谢奇 摄)

 
40年后,照片中的女民兵站在曾经驻守的地方回忆往事。

    原标题: 照片为证 诉说南充40年巨变

40年前,南充摄影家谢奇用相机定格了年轻女民兵手持钢枪驻守南充市首座嘉陵江大桥时的场景;40年后,岁月流逝,镜头中的女民兵与镜头外的摄影家都已经老去。昨日,摄影家与照片中的2名女民兵再次来到照片中的地方,诉说中这些年来南充发生的巨变。

故地重游 女民兵讲述当年情形

昨日下午2点,华西城市读本记者来到了南充市高坪区白塔公园,见到了镜头中的两位女民兵以及拍下这一画面的摄影家谢奇。老照片上,女民兵笔直站立,钢枪紧紧的握在胸前,眺望远方。40年后,岁月早在她们的额头上留下了痕迹。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两人感触颇多。

其中一名女民兵戴晓平谈及当年驻守嘉陵江大桥的画面,很快打开了话匣子。“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我们都老了不少。”她告诉记者,自己当年驻守的地方是乱石堆砌的土堆。而如今,这里已经修建成了高约10米的公园文化墙。

站在曾经驻守的地方,两人眺望着远处,不时用手指着江对面的高楼大厦,感叹着城市40年来发生的大变化。“当时我们站岗的时候,哪有现在这么漂亮哟,我记得离我们站的地方不远处,还是一些乱石头,桥对面也见不到楼房……

戴晓平介绍,自己与向少华均是来自南充市丝三厂的工人,当年是从众多女工当中选出来驻守大桥的女民兵。“我们丝厂距离大桥比较近,所以就被安排在这里站岗了,反正就轮班来站岗,那时我们都是真枪实弹站岗。为此,还进行了训练,装枪、擦枪等我们都会。”回忆起自己当年拿枪时的模样,她脸上露出了笑容。

寻觅故人 摄影家感叹往事如昨

摄影家谢奇与二人再次相见,多了一份真诚的问候和关心。据谢奇介绍,照片拍摄于1975年,当时,戴晓平与向少华都还是21岁的年轻女子。“她们那个时候,都还单身呢,现在40年过去了,大家都儿孙满堂的年纪了,我们也都老了不少,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他告诉记者,当年拍照片时,嘉陵江大桥并没有现在壮观,而那时的南充也没有现在繁华。“当时没有树,远处还是一片低矮的房屋,现在再看,桥还是那座桥,可这些年的变化却是巨大的,远处的房屋早已经变成了林立的高楼,桥上是川流不息的车辆……市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切都在变化着。

谈到此次再次相聚,谢奇说,“这不仅是人的变化,也记录着社会的变化。”他告诉记者,为了找寻到照片中的故人,他曾登报寻找,中间还发生了小插曲。“当时有位女士就联系上我,告诉我她就是照片中的其中一名女民兵,但见到她本人时,无论相貌还是单位信息,都与照片中的女民兵有些出入。

随后的日子里,谢奇继续寻找中照片中的人,终于有了消息。“2013年,我们第一次见面,当时我一眼就认出了她们,虽然大家都上了年纪,可是那神态却一点没有变,戴晓平几乎没变样,倒是向少华头发短了,有点发福了。”翻开泛黄的老照片,他感叹着岁月的流逝,据他介绍,照片记录的是当时南充地区内唯一的一座大桥。“慢慢的,所有的事物都在时间里变化着,曾经的嘉陵江大桥也不再是唯一,现在阆中有3座桥、南部3座桥、蓬安2座桥、南充城区6座桥,仪陇拥有1座桥,无论生活还是环境都在不停的变化,只是我再见到她们时,40年前的情景历历在目,好似一切都发生在昨天。”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许雯 实习生 杜畅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