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企业的艰难转型案例:蒙东能源试水绿色经济

18.11.2015  14:23
核心提示:  过去一年间,煤炭行业被唱衰、电解铝产能过剩,而蒙东能源因煤而生、以电制铝,乍一看前景堪忧。一位能源圈媒体人士向21世纪   “过去一年间,煤炭行业被唱衰、电解铝产能过剩,而蒙东能源因煤而生、以电制铝,乍一看前景堪忧。”一位能源圈媒体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

  2015年前三季度,38家煤炭上市公司中有36家企业营收负增长,其中34家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率负增长,仅有包括国家电投蒙东能源(下称:“蒙东能源”)旗下露天煤矿(002128.SZ)在内的4家企业盈利。而电解铝市场更是寒风凛冽。由于产能严重过剩,电解铝价格从2011年7月的18000元/吨高点一路直降,近来更如跳水般跌至10020元/吨。

  不过,蒙东能源董事长刘明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称:“与2013年相比,今年已可降低吨铝用电成本868元,供电总成本降低7.3亿元。这样的价格在电解铝市场上是存在优势的。”

  值得注意的是,价格优势的背后另有一项坐落于霍林河地区的示范工程,后者正是蒙东能源未来的转型所向。自2012年起,蒙东能源开始逐步利用霍林河当地丰富的风能资源,通过建立智能局域电网,形成以劣质褐煤就地发电转化为主,大比例消纳风电的“煤-电-铝”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煤-电-铝”产业集群“考虑到劣质褐煤容易自燃这一点,公司选择将煤炭分级使用,劣质煤就地转化、发电炼铝。这样一方面增加了优质煤在整个销售结构中的比重,为拓展市场半径和销售价格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能减少配搭过程的各项环节,组织效率也得到提升。”蒙东能源副总经理何宏伟表示,此举还能将煤炭综合回采率提高到95%。

  将褐煤变废为宝,仅仅是蒙东能源循环经济战略的一部分。通过完善配套局域电网,蒙东能源将煤、清洁能源、电、铝纳入同一个循环经济系统。在该系统中,光伏发电协助煤矿开采,开采到的优质煤外送,而劣质褐煤与风能配合发电制铝。

  据悉,目前霍林河已形成年就地消纳2600-2800大卡劣质褐煤1000万吨、180万千瓦火电、30万千瓦风电、81万吨电解铝产能的煤电铝产业集群。

  “之所以选择电解铝作为最终产品,是考虑到铝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的意义。”蒙东能源副总经理王铁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即便现在市场低迷,价格不断走低,但对于我们还不至于积压库存而卖不出去。”

  而循环经济战略对霍煤鸿骏的价值,则体现在通过智能局域电网自主供电降低成本上。

  与2013年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投产前相比,2015年蒙东能源全年供电单位全成本预计完成0.21元/千瓦时,供电单位全成本降低0.0636元/千瓦时,吨铝用电成本降低868元,供电总成本降低7.3亿元。

  清洁能源拉锯战

  在蒙东能源对产业集群高歌猛进的同时,国家对于能源变革的政策风向也在悄然转变。

  日前,在苏州举行的“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高世宪明确表示,国家正在全面支持可再生能源挑战火力发电。不过,政府引导在前,现阶段的现实却是新能源一面频频进攻,一面又节节败退。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弃光率为10%。其中,甘肃和新疆弃光率分别高达28%和20%。而风电方面,截至目前新疆平均限电率已达31%,甘肃限电最高可达79%。

  中国新旧能源的拉锯战,远比想象中胶着。

  蒙东能源副总经理刘建平指出,目前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智能局域电网的风电渗透率已达到38.25%,超过目前新能源利用率最高的丹麦电网。通过智能局域电网风火互补控制技术,风电每年发电10亿千瓦时左右,2015年可利用小时数预计达3400小时,较内蒙古自治区平均风电利用小时数1600小时高出1倍多。

  风火互补的秘诀在于智能局域电网的运行控制技术。记者了解到,电解铝生产过程中无法断电,一旦风力波动,局域电网将通过电力监控指挥中心实时调峰并供应火电,以保证电力的持续性。而该控制技术顺利应用的前提,在于智能局域电网的建立。

  据了解,该示范工程实施以来,已减排101.5万吨二氧化碳。随着清洁能源比例的上调,预计远期二氧化碳年减排量可达289.82万吨。这也意味着一旦呼之欲出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建立,蒙东能源又将节省至少千万元的碳排放成本。

  不过,也有业内声音对该示范工程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表示质疑。记者了解到,由于是在局域电网用电,该地区的风能发电不享受任何补贴。

  “从这个角度而言,蒙东能源使用新能源的成本是高于火电的。”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红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考虑到用电量非常之大,未来如再提升新能源比例,将产生一笔很大的费用。同时,另有多位蒙东能源人士亦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考虑到经济效益,目前的清洁能源在整体电网中的比例难有突破。

  作者:杨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