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香江丨香港特区新施政报告的承前启后

07.10.2021  10:38

  首次提出“北部都会区”概念,决定在深港边界推出一系列的重大城市、产业、轨道交通规划;在中央高度关心、香港社会为之揪心的土地、房屋问题上推出一连串的具体务实措施;积极推动致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本地立法工作,包括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的本地立法工作;对政府架构进行相应重组……这是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10月6日在立法会宣读新年度施政报告的核心内容。

  香港特首每年都会在立法会宣读新一年施政报告,报告新一年政府工作的重点方向、新的公共政策。但是,林郑月娥这份施政报告并非过往普通意义上的一份特区政府工作报告,而是在全新政治格局之下、面向未来的一份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份在“启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施政报告。

  审视这份施政报告,当然不能脱离香港目前所处的全新政治格局。2019年“修例风波”的爆发令香港陷入回归以来形势最为严峻的社会乱局,中央面对复杂多变的局势,高瞻远瞩,冷静应对,在不同阶段抓住香港社会的主要矛盾综合施策,分步而为,先在2020年夏天制定并落实香港国安法,实现止暴制乱,逐步恢复社会秩序;再在今年全国两会开始推动完善香港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进而在打击反中乱港恶势力、强化爱国者治理体系基础上,积极推动香港经济重建、社会重塑。中央治港三步走,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特别需要指出的,在施政报告公布前夕,香港中联办所有高层领导分别走访各个社区,走进“笼屋”,了解基层困苦,倾听民众诉求。“最根本的、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发展为了谁的问题。”骆惠宁主任这一论断顿时在香港社会引起极大反响。

△骆惠宁走访“笼屋”住户

  新的施政报告正是在这一政治前提下谋划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如果没有香港国安法的实施,特首甚至都无法正常在立法会宣布施政报告;如果立法会依旧被那些为反对而反对的反中乱港分子所把持,施政报告提出再好的政策,也不可能及时获得通过进而得以有效落实;如果特区政府施政团队上上下下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施政观念,真正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施政报告很可能无法找准香港面对的真问题,更无法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真方法。

  施政报告首次提出的“北部都会区”即是特区政府施政新思维的具体体现。其中,香港与深圳的“双城三圈”空间概念也让人眼前一亮。这显示出施政团队开始跳出“维港迷思”——始终站在维港两岸来观察与思考香港发展布局,整个城市发展格局始终以维港为中心。“北部都会区”一旦落实,香港将形成南北两个都会区的发展格局,南部以国际金融服务为主,北部致力发展世界一流创科产业。从香港的发展历史来看,其意义在于:一是终于打破南重北轻的旧布局,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巩固国际中心地位并重,双子都会区辉耀大湾区;二是终于打破产城分离的旧规划模式,在发展新市镇的同时促进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时代在前进,特区政府施政团队必须置身于新的时代背景、新的政治格局中来谋划。所有关心香港未来的人们,不仅关注施政报告所提出的具体规划和政策,更关注这些规划和政策变化背后所展现出的新思维和新理念,更在意特区政府施政团队如何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施政理念,如何真正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开创香港发展的新阶段。

  (文丨安澜)

点击进入专题: 中央出手 香港局势趋稳

责任编辑:王珊珊

林郑月娥发布施政报告:香港国安法扭转乱局 特区迎来良好局面
  原标题:林郑月娥发布施政报告:香港国安法扭转乱News.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