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临湘市长涉毒惊吓了谁
· 徐琼
在官员行为失当防不胜防的当下,如何与出现个人形象危机的官员及时切割,是政府部门应急预案的缺失环节,而及时、适当地进行信息披露,一定是最简单又有效的一步。
湖南岳阳临湘市市长龚卫国涉嫌吸毒最终被官方确认。事件真真假假几番起落,从市长失联、“吸毒”小道消息流传、官方辟谣称“因病住院”,再到正式承认涉毒,前后辗转拖延半月之久,由于信息披露失当,官员个人形象危机几乎演变为当地政界丑闻。
官员涉毒并非孤例,其中最为知名、级别最高的要算云南楚雄的“吸毒州长”杨红卫。公务人员尤其是较高级别官员沦为瘾君子,有些出人意料,但其实也不必太过震惊。某些人格缺陷同样存在于各个阶层之中,同样会引发各阶层中一些人的行为失当,比如“黄赌毒”引发的迷恋甚至依赖。至于吸毒的起因,容易接触毒源、交友不慎、个人价值观偏差、性情软弱等等,都有可能,实难用空虚颓废来一言以蔽之。
堂堂市长涉毒,真正让人震惊的是事件的揭盖过程。从事件初发市长“失踪”起,湖南当地应对表现得惊慌失措,一边是当地官员纷纷向媒体“造谣”,一边是官方屡屡向媒体“辟谣”,最后再由官方承认“市长吸毒”,谣言最终被证实为真相,如此混乱的信息披露,带来的是公信力丧失。
难堪的是,与震惊的公众相比,湖南当地政府似乎才是事件最受惊吓的一方。这跟信息披露失控有关,纵观近年涉毒官员被曝光,鲜有如此戏剧性的。比如杨红卫因贪腐被查,其吸毒史才被作为贪腐行为的陪衬而曝光。也就是说,信息由组织披露,官方掌握着主动权。而在任市长涉毒“失踪”事发突然,当地懵懂无知在先,手足无措在后,完全陷入被动。
市长作为城市首脑人物,其私生活不良癖习与健康问题不应该是秘密,尤其是涉毒这样堕出底线的行为。可惜,官员从沉溺毒品到浮出水面,很少来自内部监管,更多来自被上级调查、被公开举报等外部压力。背后的政府部门不知有意无意,通常表现得失察,或者佯装失察。甚至直到小道消息满天飞了,仍然坚持充当“不明真相的一小撮”,实足贻笑众人。
个人病态常有,但集体病态实不应该。那种将领导干部的私下病态作为秘密严加保守的做法,等同于给政府埋下定时炸弹,时间拖得越久,杀伤力越大,只有及时披露、坦然承认才是“止损”的正确方法。
市长涉毒,只是个人的沉沦,而非集体溃败。不管是被病假条蒙蔽还是有意隐瞒,湖南当地政府的风险控制和危机公关能力都遭遇了考验。有学术部门统计,贪、渎、假(火箭提拔)、色(性丑闻)、枉(暴力执法)是官员形象危机五大风险领域,而“病”与“毒”,因其隐蔽,更不容易被发现。在官员行为失当防不胜防的当下,如何与出现个人形象危机的官员及时切割,是政府部门应急预案的缺失环节,而及时、适当地进行信息披露,一定是最简单又有效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