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群众办事不出村组户
“陈主任,请你帮我把这里头的钱取出来。”5月11日上午8时,达州市 渠县 李渡乡狮牌社区年过八旬的郑兴绪来到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找到社区主任陈兴述,交出自己的新农保账本,又递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密码。“不光是我,碰到其他代办员,也是照样的!”陈兴述说,村民对自己的信任来自于干部的真心服务。当地老百姓已经习惯委托代办员办理各种事项,真正做到了“群众动嘴,干部动腿”。
2013年, 渠县 在60个乡镇全面启动并推行城乡居民办事不出村(社区),把新型农村(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资料代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新生儿上户、农机补贴等20项涉及城乡居民切身利益的代办服务事项,全部下放到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目前, 渠县 566个村(社区)基本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居)民小组。今年3月, 渠县 又通过流动代办员直接上门服务,在部分村(社区)试点办事不出户,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代办员全程免费代办
73岁的邹方德是 渠县 李渡乡狮牌社区四组组长,也是该组的代办员。5月11日,他将组内16名残疾人的残疾年审资料交到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还没有收齐,有些人不在家,还要跑一趟。”同组的周昌琼是聋哑人,办证需上交照片,邹方德将陪她到乡上去照相。
李渡乡狮牌社区党支部书记曾祥琼告诉记者,目前,社区共有7个村民小组,每个小组长担任代办员,作为长期在岗的A岗;如A岗遇急事出现空缺,就由党小组长候补顶替,这就是B岗,“AB岗,加上社区5名干部,整个代办员队伍就有19名”。一周7天,5名干部轮换值班;每周一、三还实行定点“上门服务”。
渠南乡渠南社区则推出“预约式服务”“保姆式服务”。“‘预约式服务’主要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如涉及房屋改建,他们把资料寄回来,我们就可以提前办理相关手续;‘保姆式服务’主要针对特殊群体,如残疾人、老年人等。”渠南社区党支部书记杜波说,组干部定点接件、到户接件、定期取件、预约取件、定期送件到户,实行全程免费代办服务。
2013年以来, 渠县 依托现有村级活动阵地,投资1500万元,配套建设了566个便民服务代办点,并遴选了3000余名村(居)民小组干部担任流动代办员。
“有地办事”“有人办事”,更要做到“有钱办事”。 渠县 将办事不出村组、不出户的运行经费和代办补贴列入服务群众专项经费项目,村经费达到5万元以上,城市社区达到10万元以上。
“4+N”四级联动服务
“农村留守人员多是老人,行动不便,推行代办服务就是为了让村组多一些能办事的人。” 渠县 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杨琼介绍,为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 渠县 构建起“4+N”便民服务体系,由县政务服务中心、工业园区小窗口、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以及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四级联动服务,再加N个由村(居)民小组长或村级后备干部担任的流动代办员。
渠县 政务服务中心制定了统一的代办工作制度、代办员工作职责以及服务行为规范等,《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代办事项指导目录》囊括了20项代办事项。
渠南乡党委副书记刘涛告诉记者,从渠南乡最远的村民小组到乡里办事要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如果乡上办不了,村民还要到县里,来回折腾四五天。”如今,村民办事基本可以不出村组,一个电话找到代办员,说明情况,在家等回音就行。
把更多服务事项下放到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给村组干部增加了不少工作量。 渠南乡国土资源所办事员段爱军常骑着自己的摩托车往返于村、社区以及县政务服务中心,“涉及到土地问题往往需要实地调查,基本上每天都要跑”。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5月11日上午,白兔乡白兔社区二组代办员邹明山接到了3位村民的办理事项:寇仁方要领取粮食直补,邹光明要补办户口本,马杰的孙子要上户口。拿着他们的户口本、身份证等资料,邹明山来到白兔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找到了专职代办员罗林芬,一番交代后,不忘提醒她到乡上办理时要带上自己的身份证。
继办事不出村组之后,今年3月, 渠县 在部分村(社区)试点办事不出户,通过流动代办员直接上门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白兔社区是试点社区之一,由代办员组成的便民服务摩托队每周一到村民家里收集情况,再交给社区干部,每周五将办理好的手续送到居民手中。
在白兔社区,翻开“办事不出户”涉及到的民生服务、扶贫关爱等6本台账,涉及到村民危房改造、户籍迁徙、社保经办等项目记录明细。85岁的村民刘德堂告诉记者,自己患有肺气肿,住院需办理新农合、民政医疗补助报销等,“多亏组里的代办员吴兵,啥子都是他在跑。”
为了杜绝走过场、搞形式, 渠县 县委组织部、县政务服务中心不定期对村(社区)代办服务进行抽访。今年1-4月, 渠县 完成服务群众代办事项48490件,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袁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