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涪城建劳动力互助信用社 让爱动起来

07.12.2015  13:51

        中新四川网12月7日电 (陈正 记者杨勇)“要是没有互助信用社的帮忙,我家的麦子就没人帮忙种上,明年就没有收成啊。”7日上午,记者在四川绵阳涪城区石洞乡三青观村遇见了年过六旬张世荣老人,他见到记者采访互助信用社,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

        张世荣老人说,他与老伴年龄已大,又长期患病,唯一的一个女儿远在外地务工。今年8月他家地里的花生也是由村里劳动力互助信用社招募的6位村民仅用半天时间帮忙收回的。

        绵阳市涪城区石洞乡总人口不过1万多人,而常年在外的青壮年超过4000多人。农忙时,家境尚可的留守老人可以雇人帮忙,一些条件困难的老人则只能硬撑着身体劳作。针对这种情况,今年5月石洞乡发起了劳动力互助信用社,希望借助积分的形式,来传递爱心善举。

        “劳动力互助信用社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简单地说,就是帮助别人做好事,可以获得一定积分,而需要别人帮忙时,可以消耗积分来发布任务,这就叫做闲时攒来急时用。”石洞乡副乡长陈柯伊介绍说,互助信用社可以引导全乡党员、干部、群众存支爱心积分,在全乡逐渐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良好氛围。

        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任务,今年9月底劳动力信用社借助石洞乡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搭建了一个互动平台。登陆服务平台后,即可申报任务,领取任务,存储或支出积分了。每位登录到公众号的用户都可以看到任务的具体内容,如果有意对接,只需点击“领取”按钮即可。任务中还留下了发布者的联系电话,可以提前沟通。

        完成任务后,会员还要到村里的服务站去,由管理员帮忙把最新的积分情况录入到“爱心存折”上。每位会员都有一个小本子,记录着每笔爱心积分的存入和支取,被村民形象地称为“爱心存折”。

        陈柯伊从办公桌上拿起一摞“爱心存折”。这本在外观上看起来与真实的银行存折一模一样的存折里,设计有“存入积分”“支出积分”“结余积分”等信息的表格,每一栏都清晰地标注着积分的存支情况。“存入积分表示帮助别人而得到的,支出积分表示接受别人帮助支付的。”陈柯伊取出一本存折翻开,如数家珍地道出每一个积分的由来。

        在陈柯伊的手机界面上,中新网记者看到了“急需2人帮助除地里杂草”“家里有5只土鸡,须请人代卖”等寻求帮助的信息。

        “这些信息,就是我们劳动力互助信用社行动的方向。”石洞乡大学生村官石寒梅子就用石洞乡的“农家小院”网店帮助泡桐树村村民李其友卖出了10余只土鸡土鸭,其中最远的一单销往雅安市。“‘农家小院’今后将为更多年老体弱、家境贫困的村民服务,解决他们卖难与买难的问题,让‘农家小院’变成‘爱心大院’。”

        据了解,经过几个月的发展,信用社已从最初的两个试点村,推广到全乡8个村、社区,成员也超过300人,任务大多以做农活为主,绝大多数由留守老人发布。

        “以前大家感情比较淡漠,对公益活动没有多少热情。现在明显有变化了,大家都争着参与公益活动。”作为石洞乡第一批实行劳动力互助信用社的三清观党支部书记余华荣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余华荣将这种变化归结于劳动力互助信用社采取的“爱心积分制”。做一件好事,得相应的积分。这积分既可以存着以备自己将来的需求,也可以到村里开的“爱心超市”兑换一些肥皂、药膏、毛巾等生活小商品,积累到一定量,年终还能受到全镇的表扬奖励,让好人好事都出门。“爱心超市”将交换回来的爱心积分,无偿地贴补给村里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的鳏寡病残的老人,让他们享受到互助信用社的大爱心。对于到“爱心超市”兑换小商品的储户而言,这是他们献的第二份爱心。“付出的爱有了回响,自然做好事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的感情也越来越热乎。”余华荣坚定地说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