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萍能源化研究获突破 “水面油田”有望浮出水面

27.11.2015  11:57

        中新四川网11月27日电 (记者 胡敏)随着巴黎气候大会开幕在即,“减排”将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27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获悉,科研人员在浮萍转化为生物燃料方面的研究取得新进展,实现人工控制获得大规模高淀粉浮萍,为浮萍能源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生物液体燃料是目前适合于现有发动机系统的石油替代能源,也是当前新能源科研的重点。燃料乙醇则是生物质能源产业方面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一种生物燃料。自2006年开始,中科院成都生物所赵海研究团队,就致力于浮萍能源化的研究。他们通过利用浮萍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方法,在水生植物浮萍中提取淀粉,形成燃料乙醇。

        “破解其高淀粉积累机制是浮萍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关键”赵海研究员表示,研究团队通过在浮萍生长过程中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从而改变浮萍内源激素水平,使其淀粉含量急速增加。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浮萍的生长过程中通过各种条件优化,可使浮萍的淀粉含量在10天内由最初的不到7%迅速提高到70%以上,与目前主要的淀粉类种子植物相比已经有了明显的优势。

        浮萍是世界上最小的单子叶开花植物,具有生长速度快,淀粉、蛋白质含量高等显著特点。但浮萍的生长受到水面面积、光照、水体条件的限制,通过在浮萍生长过程中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突破这些条件的限制,实现其生长环境和高淀粉积累的可控。

        据赵海研究员介绍,按照每两公斤淀粉转化为1.3升乙醇汽油来计算,800公斤浮萍可以生产520升汽油,在燃油中加入适量的燃料乙醇,可使尾气中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含量分别下降30.8%和13.4%。

        浮萍虽小,但随着技术的突破,由浮萍所组成的“水面油田”渐渐浮现。赵海研究员表示,按覆盖中国淡水湖泊总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的1%计算,种植浮萍将年产乙醇69万吨,直接产值55亿元,同时,可以减排二氧化碳200万吨,占中国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0.3‰,“并且浮萍具有高效吸收氮磷、治理水体污染的特点,‘一叶浮萍’实现了污染治理与能源转化的有机结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