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悦读】凌乙元:浪漫与现实,我从红楼里读到的生活

24.09.2014  11:30

  红楼隐淡于青色的烟霞,雨雾朦胧,稍有沾染,便让人泣下如雨。

初读红楼时,感叹于其惊心动魄的美,伤痛于结局处接踵而至的撕裂。王国维说,《红楼梦》是彻头彻尾之悲剧。极致的美最终沦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毁灭图景。且不论黛玉泪尽逝去,宝钗遗恨终生,大观园的各个女子亦是:香菱难产,湘云守寡,晴雯冤死,司棋撞墙,惜春出家,妙玉被掳,鸳鸯殉主……

如今读罢红楼也有数遍,虽仍觉一知半解之处甚多,却又多出不少新的慨叹。“红学”已成一门学问,各派交锋不断。我读到的仍是皮毛,故短短几千字不足以品完红楼,但却仍然想借着机会,吐露对宝钗和黛玉的叹息,记载下些许关于生命的思考,哪怕青涩,纵使浅薄,却句句有感而发。

世界上可能有两种女孩,一种丛林中艰难行走,全身心都系于脚下,担心泥泞会污了衣鞋,荆棘会擦伤肌肤;另一种在在童话里做梦,为自己构筑起灵魂的高台,心中守着一整座满是玫瑰的城堡,却看不到自己身处的沼泽。

现实与浪漫似乎总是对立,这对立在宝钗和黛玉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

牡丹在古诗词中颇有盛誉,刘禹锡赞: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皮日休夸: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在红楼的若干女子里,宝钗是当之无愧的牡丹化身,任是无情也动人。她艳冠群芳,八面玲珑,身上散发出璀璨却并不刺人的光芒。她作的诗,浑厚深沉,展露出过人才华,尽显饱读诗书之气;处世时,温厚宽容,不偏不倚,喜怒无形于色。宝钗明白现实的力量,故而少年老成。她懂得滚滚红尘不是太虚幻境,在人间万象里不如意之事诸多。宝钗懂得“尊重”:尊重老人,敬爱母亲,王夫人和贾母;尊重穷人,帮助邢岫烟,对刘姥姥不露鄙夷之色;甚至尊重下人,体贴其艰苦处境,不肯轻易打骂。

关于宝钗宝玉的爱情,多年以来人们争论不休。有人不喜宝钗,因觉得她爱宝玉不深。但无论读多少遍红楼,我始终觉得,宝钗只是从未爱过宝玉。宝玉是厌恶宦海的浪子,沉溺于嬉耍玩乐。他和黛玉,都性格乖张叛逆,书中评价:“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而宝钗却像是穿行于丛林中的女子,深知自己身处的现实,这现实不仅是封建社会的“女子三从四德”,“男子光宗耀祖”,更有薛家的兴衰,长辈的期盼。她未曾为自己筑一座高台,未曾独守灵魂的空城以期逃避现实,故纵然家世显赫,宝钗为人却总面面俱到。这样的女子写诗曾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想她爱的男子,应是勤奋上进,青云得意,济世经邦的那类。

只是可叹宝钗虽这般出类拔萃,却被现实的镣铐束缚得太紧。这样的女子最终也有她的盲目,盲目隐忍顺从,做了封建道德可悲的殉道者而不自觉。钗玉二人追求和性格南辕北辙,却硬是生生地扯在一起。

宝钗选择宝玉,她对他好,并非因为爱情,只因他是最合适。虽然这合适只是家族的契合,并非宝黛的般配。为了家族荣光,她弃了内心最深的渴望,她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并不爱宝玉。可是人往往不能够那样轻易地就骗过自己,这样没有爱情的婚姻,注定不能幸福。

有时我忍不住设想,若是宝玉未守住木石前盟而长留槛内,在相敬如宾的数十年里,宝钗是会改变了宝玉,使之成鸿鹄之才建功立业,还是只得独守青灯古佛,在岁月蹉跎里看尽春花。只是红楼结局已应了“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答案便不得而知了。


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红楼里面容最美的女子当属黛玉。她是“在世谪仙,风流袅娜”,倾城一笑,就令潇湘馆的皎洁月光失了颜色;扶首低泣,便让鸦雀也不忍听闻泣血远飞。黛玉本就是下凡偿还浇灌之情的仙子,除却貌似天仙,性格亦是不食人间烟火。她的精神世界定是筑起了一座宫殿,殿内是她苦苦捍卫的尊严和高洁,殿内有关于爱情的华丽幻想在蔓延滋长。黛玉对浪漫的追求达到了极致,但红尘纷繁,却总是充斥各种不顺心。她亦是不能从容面对“身处贾府,身份尴尬”的现实。隐隐看见现实却又因现实刺眼而设法逃遁的人最易自卑而敏感。黛玉在自卑里为自己建造起坚不可摧的宫墙,以极度自尊的形式守护着幻想里生活和爱情呈现的模样,于是在贾府与人相处总是或明讥或暗讽,把一个个“假想敌”变得真真不敢与之亲近,自己的处境亦更是孤立无援,从此被称为“孤高自诩,目下无尘”。

大观园掣签,黛玉拿到芙蓉:莫怨东风当自嗟。金陵十二钗都是柔弱的花,黛玉最是栖在枝头俏丽不堪狂风击。可幸宝玉懂得这分高贵与脆弱,并深深怜惜,许下誓言“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禅心已作沾泥絮, 莫向春风舞鹧鸪”。黛玉对爱情,亦是执着;对宝玉,是真切的懂得。两人都是离经叛道,鄙弃封建道德。只是懂得宝玉,并不等于懂得如何爱宝玉。

在这份爱里,黛玉的自尊占据上风,幻想的城堡里容不得一丝瑕疵,一旦生活与梦想的偏差出现,哪怕微小得可怜,黛玉也常吵闹,常讥讽宝玉,常少言寡欢,悲伤郁结,气闷自伤。贾母看着失望,自己的身体也被一日一日拖垮,真真是“莫怨东风当自嗟”。

哭泣不是女子的专利,脆弱不是女子的标签。贾母最不喜黛玉之处,一是其话语尖酸,二是其体弱多病。

都道封建社会的枷锁束缚,是“金玉良缘”击破“木石前盟”的罪魁祸首,可有时我仍会忍不住猜想,如果黛玉也如宝钗般乖巧可人,沉稳平和,凭着她的才气和容貌,凭着宝玉“难忘世外仙姝”之痴情,贾母是否会将“娶钗嫁黛”的主义更改?


生活有磕磕绊绊,也有岁月静好。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一样,追求浪漫的脚步也是各有不同。有人停歇了幻想,安顿于人间万象的浓荫里;有人以生命为代价,明知如飞蛾扑火力不从心,仍然一往无前宁死不悔。

宝钗一生隐忍,懂事乖巧,却不言爱恨,在极端的现实主义里,最终也是常伴青灯,看一场曲终人散。

黛玉一生骄傲,性子清丽,却爱得浓烈,在纯粹的理想主义里,结局只得是泪珠落尽,香消红殒。

都是在清朝有太多不可选择之处的女子。

如今世上的女子千千万万,各有不同。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人都可选择。

其实,世上并不只是两种女孩,极端浪漫与极端现实的存在都不多见。

虽然的确有人视爱情重如生命,愿初见便定了一生,追求永远有浓烈的美感和甜蜜的爱情。于是有人失恋就会轻生。许多网络小说会把爱情刻画为幼时一次相遇就将惊鸿一瞥记了若干年不念不忘不变,一生一世非君不嫁非卿不娶。

也确实有人以对现实失望为名,豪言宣誓,宁愿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这豪言背后透露出难以压抑的苍凉感。也有刻画现实的作品。赵薇的《致青春》把现实的力量渲染得无比强大,结局悲惨,让人落泪。

人间的确世事无常,但并不至总是让人绝望,也不至于只有逃避才是良方。

生活有磕磕绊绊,也有岁月静好。

或许将宝钗和黛玉的方式结合,才是最好。总要追求些东西 ,也总要放任些东西;总有低头的时候,亦总有不羁的时候。

红楼梦》浩大深厚,可以从中汲取的营养涉及生活,文学,医学无数个领域。我相信读这一部古典名著,一千个读者读出一千个宝钗,一个读者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亦可读出不同的黛玉。我只愿手捧红楼,于闲暇时翻读品玩,用尽可能多的光阴,品味出,刻画出属于我的宝钗和黛玉。

 

作者简介:

凌乙元,峨眉校区外国语系2012级2班。我爱“”,喜欢自由,不爱束缚,没有名士的飘逸,但有自己小小的,洒脱的追求。我也很“”,迷恋英语,热爱课本,常心无旁骛,废寝忘食;好爬格子,一字一词,时间一长,也能积得一堆心绪。安静时少语,热情时如火;会多愁善感,也会大大咧咧。喜欢一切美好的,尤其是好吃的。喜欢温馨热闹的晚餐,也可以享受独自的咖啡。崇拜所有在英语的世界里指点江山的大神,也羡慕可以把奇思妙想变成文字的人。钦羡荷花的中通蔓直,香远益清,却最爱仙人掌的坚韧不拔,外刚内柔。在这最能吃苦的年纪,我一直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