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活水公园活水受污染? 第三方检测称合格
活水公园人工湿地净水处理系统设计者黄时达检测水质。
《20年来首次遭遇意外跳闸 活水公园活水变“墨水”》追踪
春节期间,上海游客李小姐慕名前往成都活水公园参观,却被黑乎乎的水色吓跑。经调查,原来是活水公园的电两次遭遇半夜跳闸,影响抽水所致(本报曾报道)。
针对公众关注的“水质是否受到污染”这一问题,活水公园于2月15日上午取水送往第三方检测。当日下午,检测结果显示:活水公园水样标本的水质达到了地表水三类水的标准,是合格的。
活水公园的“状况”,也引起了公园人工湿地净水处理系统设计者黄时达的关注,这位已退休16年的老人专门来到公园为他的“孩子”望闻问切,他表示,活水公园能活这么久,也是当年他们未曾想过的。
活水公园表示,为了让游客更加科学全面地了解公园水质,将在出水口安装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并通过电子显示屏幕向游客实时公告。
设计师诊断:活水公园水质还可以
2月15日下午,活水公园来了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把泛着银光的圆纸片绑在金属上,再拴在一根长长的白细绳上,黄时达手持自制的简易测量器,来到活水公园净水处理核心地带——塘床,轻轻将测量仪器掷入水中,然后紧紧盯着那个亮纸片,“恩,还是能观测到水下1米多深的地方,水质还可以!”黄时达自言自语。
见到老者的举动,游客刘胜霞和孙女儿琴琴赶紧凑了过来。“前几天,我还看到这里的水黑黢黢的,我还以为水出了问题。”刘胜霞说,她就住在公园附近,经常到公园溜达,她也想知道活水公园的水怎么了?这里的水还好吗?
当听说这位老者是活水公园人工湿地净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师黄时达时,她感到特别高兴,也在听到老者口中那句“水质还可以”后放下心来。
原来,黄时达在看到本报对活水公园的报道后,再也坐不住了。活水公园对他来说,就是他的一个“孩子”。尽管退休16年了,每年他都会到公园来转转,看看他的“孩子”。有时候,“孩子”病了,公园管理方会打电话向他请教问诊。活水公园到底怎么了?这次,他也要亲自出马,前来诊断一下。
第三方检测:达地表水三类水标准
2月14日和15日连续两个下午,华西都市报记者在公园均看到身着绿背心的工作人员不断朝鱼塘充水,并有人打捞水中飘浮的树叶等杂物。
公园的来水增大,流速变快,原来干涸的塘床也有了几厘米深的水,下游鱼塘里面的水色变得更加清亮,有游客在赞叹“公园真美”后,掏出手机留住美景。
“游客对水质的认识凭感观,而水质到底怎么样,需要更为科学的数据作支撑。”活水公园管理方说,为了回应公众“活水公园的水质是否变坏”的关切,2月15日上午,公园管理方在公园尾端(即出水口)取水,送给第三方机构检测。
当日下午两点过,第三方传来消息:检测结果显示,水样COD(化学需氧量)为12.6毫克每升,氨氮(NH3-N)为0.128毫克每升,总磷为0.117毫克每升。
记者将这组数据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后发现,COD和氨氮的数值达到了一类水的标准,总磷的数值介于二类水和三类水之间。
“总体而言,我们的水质是合格的,达到了地表水三类水的标准,达到了活水公园设计时的目标。”公园管理方相关工作人员说。
游客刘胜霞表示不解:明明看上去水的色彩那么黑,为何设计师和公园方都说水质不错呢?
对此,黄时达解释,水体中有藻类生长,有的藻类生长于池底,有的生长于池壁,水藻的色彩会影响人们的感观。
公园管理方则称,让市民感觉水色难看的点位,主要集中于水质净化系统前端的厌氧池和兼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