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综合防控慢病 建设美丽泸县

20.08.2014  17:42

   四川在线消息(向晓鸿 张明玮) 近年来,泸县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民生建设,将健康问题作为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提出了打造“健康泸县、美丽龙城”的新目标,加大投入,着力建设健康、温馨、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去年泸县成功建成“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城市”、“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

  泸县卫生系统以公共卫生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体制改革。先后开展“结核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示范县”、“卫生应急示范县”、“规范化疾控机构等级评审示范县”、“四川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示范县”等创建工作。全面完成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任务,于2013年5月通过省级专家考评验收。

   保障给力,积极构筑慢性病防控体系

  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根本和关键点在于“综合”二字。泸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15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慢性病防控工作领导组,解决慢性病防控中遇到的重大困难和问题。

  泸县将创建示范区工作与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有机结合,将慢性病示范区工作列入创国卫工作体系,将健康公园经费列入了创国卫专项工作经费,与19个镇和15个成员单位签订创建示范区工作单项目标责任书,县纪委将创建示范区工作纳入重点督办事项,从而确保创建示范区工作更有序、保障更到位、监督更有力。同时在防控机制上更加注重医防结合,县卫生局成立了“慢性病防控领导小组”,抽调县人民医院、县疾控中心等单位的专业技术骨干组建“泸县慢性病防控专家技术组”,定期对全县慢性病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指导,保证全县医防合作质量和效果。

  泸县把慢性病防控工作纳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政府年度工作计划,统筹安排慢性病防控工作。印发《泸县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将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慢性病患者管理、死因监测等工作纳入对各镇政府的公共卫生目标考核体系。县新农合管委会出台了有关慢性病患者治疗费用报销的优惠政策,有力地保障了慢性病防控工作科学、规范、有序的推进。泸县还努力完善县、镇、村三级慢病防控网络,积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2011年底,县疾控中心正式组建慢病科,现有专业人员5名;县卫生局明确规定各镇公卫人员数量5—10名。目前,镇级专职公卫人员182名,兼职公卫人员50名。在保证专业人员数量的同时,积极开展人员培训,提高专业素养。泸县建立了县、镇两级技术负责人制度,引入“循环管理培训”模式,按照“四分一中心”的原则,加大人员培训管理力度,已初见成效。泸县高度重视慢性病防控工作,目前已投入200余万元用于慢性病防控工作。县疾控中心加大慢性病防控经费投入,逐年提高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比例,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每年均达10%以上。

   坚持制度,探索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坚持食品营养标签制度。县工商局印发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工作意见》和《流通环节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宣传工作计划》,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有计划地开展“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宣传工作,普及食品营养标签知识;定期对食品生产厂家和销售企业营养标签执行情况开展检查,督促整改,确保食品营养标签制度在全县得到有效落实。

  坚持工间操制度。开展工间操活动,既是示范区工作要求,也是维护广大干部职工身体健康的迫切需要。县总工会在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推广工间操,现目前覆盖率已达54.8%。

  坚持职工定期体检制度。县总工会印发了《关于开展职工健康体检的通知》,要求全县各镇、各机关和企事业工会要切实维护职工健康权益,每两年至少组织职工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截止目前,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和规模以上企业职工体检率达81.3%。

  坚持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制度。首诊测血压是发现高危人群乃至患者的一个重要手段。县卫生局印发工作实施方案,县疾控中心统一印制首诊测血压登记簿和月报表,在全县医疗机构开展此项工作。据统计,2013年全县开展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检出高危人群25759人,建立档案7727份。

  泸县狠抓居民健康管理,不断探索健康管理模式,为创建工作注入新的内涵,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子。在农村,针对传统医防分离和基层医生“全科不全”的问题,开展了“网格化健康服务管理”,由临床、公卫、护理、村医四类人员组成“工作团队”对重点人群实施健康管理,有效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管理效果。在城区,充分利用机关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县级机关推行“业主负责制”,建立健康管理与绩效考核挂钩机制。核心是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职工健康负责、职工个人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并分别纳入政府对单位和单位对个人的绩效考核体系,完善考核指标和办法,严格兑现奖惩,有效推动机关单位的慢性病防控工作并起到良好示范带动效应。

   夯实基础,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健康促进

  慢性病是一个古老的病种,其危害性会带来严重的疾病负担、经济负担。泸县把社区诊断、死因监测等基础性工作作为防控工作的切入点,科学开展社区诊断,建立灵敏高效的监测体系。

  2012年8月,泸县正式启动社区诊断调查工作。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慢性病现状、行为危险因素现状、死因漏报调查等。为保证质量,泸县聘请了上级专家担任顾问,调查员全部由泸医在校大学生担任,分五个小组开展调查,县疾控中心慢病科工作人员负责现场质控。同时,扎实做好四项监测,包括死因监测、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成立由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构成的监测网络,确保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报告单位覆盖率达100%。泸县死因监测作为国家级监测点,是泸州市唯一一个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的县区。

  泸县强化慢性病防控知识宣传,打造全方位立体化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模式。在普及慢病防治常识的同时,制作了《泸县居民膳食结构标准对比图》和《泸县居民主要生活方式与主要慢性病患病强度关系图》,宣传内容形象、直观和生动,更具针对性。同时印发健康知识读本、笔记本、纸杯等宣传资料,《泸县通讯》、泸县电视台开设专题栏目定期播出慢性病防控相关知识。多部门组织开展了龙舟比赛、万人长跑活动、健身操表演赛、自行车乡村体验游等活动。在县委党校开设慢性病等健康知识课堂,在中小学校开设慢性病健康教育课、在幼儿园举办针对儿童家长的慢性病防控知识讲座,在全县中学校举办慢性病防治知识手抄报比赛。高规格设计建造了“龙城健康公园”,以健康步道、健身设施、健康转盘、石刻小品、宣传展板、树挂标识、草坪牌等为载体,打造更加便民的健身环境,形象生动的传播慢性病防控知识。

   落实措施,整体推进慢性病防控工作

  泸县深入推进示范创建活动,提出了食堂、餐厅要突出“合理膳食”特色、社区要突出“健康支持性环境”特色、单位要突出“健康管理”特色的示范创建工作思路。在餐厅大力推广特色健康套餐服务,在社区大力宣传“适量运动”,落实15分钟健身圈,在单位推出“业主负责制”健康管理模式,展示和发放大量健康支持工具。通过示范创建,在全县掀起了“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热潮。

  开展健康自助检测,既可以提高高危人群发现率,又能增强医疗机构对服务对象的吸引力,提高依从性,泸县积极推进健康自助检测。截至目前已安排资金52万元建立了10个健康自助检测点,实行标牌标识、装修风格、设备设施“三统一”。自助检测点免费提供血压、血糖、身高、体重、腰围等检测项目,并以此为平台免费发放健康支持工具、宣传慢病核心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深受群众欢迎。2012年以来,泸县提出了“以创新管理为主题、以规范管理为主线、以真正实现均等化为最终目的、强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工作思路,巩固技术支撑、强化经费保障、推进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五项具体工作措施,促进慢性病防控工作均衡发展。

  慢性病与行为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引导和鼓励患者实现自我健康管理尤为重要。泸县各镇均成立了以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为主的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由政府引导成立,营造良好环境氛围;卫生部门指导和技术支撑;各小组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健康膳食厨艺比赛、健身锻炼等活动。截止目前,全县已累计建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108个,其中每年开展6次以上活动的小组27个,基本实现患者自我管理全覆盖。

  自2009年起,泸县陆续承担了“中西部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试点项目”、“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试点项目”、“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筛查项目”等工作,泸县严格执行项目管理,竭力提高资金效率,做到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政府得民心、百姓得实惠。特别脑卒中项目,获得了卫生部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泸县慢病示范区创建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群众意识从“要我健康”转变为“我要健康”;防控机制由“卫生主导”转变为“综合防控”;防控体制从“专家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防控策略从“治疗为主”转变为“预防为主”;防控重心从“城区为主”向“城乡并重”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