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制度改革一年间 泸州每天新增市场主体77户

08.04.2015  18:22

从2014年3月1日至2015年3月1日,泸州市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28064户,同比增加5794户,新增注册资本逾273亿元,相当于在改革实施的一年里平均每天新注册市场主体77户……

降低门槛”  促进市场主体“井喷”增长

要从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泸州必须在软环境建设上赢得主动。为确保商事制度改革顺利实施,泸州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全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单位涵盖工商、发改委、经信委、商务等34个部门,规模为历年改革之最。在总结广东、福建、上海等改革先行区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泸州市政府出台了《泸州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先照后证”试点工作方案》、《泸州市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改革试点的总体部署,在方案设计层面确保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

从2014年3月1日开始,泸州市全面启动商事制度改革,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制、注册资本实缴制改认缴制、年检制度改为年报制度、“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放宽企业住所登记条件、构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体系……一系列改革新政不断推出,大大激发了社会的创业热情,带来了新一轮的大众创业大潮。

泸州市工商局一位负责人介绍:“以往制约企业发展的三大门槛——资金、经营场地、前置许可,改革后都一一解决,大大激发了创业热情,本地和外地人在泸州创业都呈现上升趋势。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窗口均增设了工作人员,积极应对改革带来的创业热潮。

据介绍,去年3月1日至2015年3月1日,泸州市办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20525件,同比增加7563件,增长58.35%;全市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28064户,同比增加5794户,增长26.02%。其中:各类企业5508户,同比增加2726户,增长92.99%,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了近72个百分点。更为可喜的是,认缴注册资本(出资金额)总额激增,市场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一年来,全市新发展市场主体认缴注册资本(出资金额)总额273.81亿元,同比增加108.77亿元,增长65.91%。认缴注册资本最高30亿元,最低1元,其中:认缴注册资本3万元及其以下257户,认缴注册资本5000万元及其以上80户,其中,1亿以上的27户。新发展各类企业中,新设立公司(含分公司)4908户、认缴注册资本总额251.93亿元,同比增加2481户、102.15亿元,分别增长97.82%、68.2%。

此外,泸州市市场主体信息公示系统已与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接驳,社会各界可在此查看了解“先照后证”主体的登记情况和部门的后续监管情况。

先照后证”改革试点  进一步激发创业热情

泸州市是四川省确定的开展“先照后证”试点的四个市(州)之一。2014年10月20日,按照《泸州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先照后证”试点工作方案》江阳区在全市率先推行“先照后证”试点,实施市场主体资格和许可经营资格审批相分离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除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明确保留的审批事项外,各部门一律不得擅自增设行政许可项目和行政审批条件。

  试点“先照后证”以来,由于大幅降低了创业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创业有较强的推动作用,改革试点成效较为明显,市场主体数量增长迅猛。从2014年10月20日至2015年3月13日,试点区共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340户,同比增加1262户,增长117.07%。其中“先照后证”工商登记1028户,占该区新发展市场主体总量的43.93%。按市场主体类型划分:各类企业21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0户,个体工商户803户。涉及食品行业、美容美发、互联网上网服务、住宿、文化娱乐、种养殖、药品销售、饲料制造、劳务派遣、道路运输、印刷业等多个行业。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食品行业678户,占“先照后证”登记总数的65.95%、公共卫生场所卫生类(含美容美发、住宿)96户,占“先照后证”登记总数的9.34%、种养殖行业60户,占“先照后证”登记总数的5.84%。

年报公示”网上晒家底  企业信用可上网查

以前快到年检的时候,企业要事先组织年检材料,拿到工商部门审批。有的企业还需要提交财务审计报告,会计审计机构也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笔开支。不过,从2014年起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企业、个体工商户不用每年验照了,只需要提交年度报告。

年检改年报后,市场主体不用跑政府部门,不用缴纳任何费用,不但减少有形的成本,更能提高无形的效率。截至2014年底,泸州市共有各类企业26484户。截至2015年3月30日,已填报2013年度报告企业11015户,已填报2014年度报告企业2831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