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精神浸润人心

04.01.2015  11:08

我省“法律七进”工作推行近一年来,“进什么”、“怎么进”和“落到实”的问题被逐步破解——


      “有的同学骑摩托车出行,他的行为对吗?”近日,在绵阳市富乐中学初二(三)班开展的法治课堂上,“能不能骑摩托车”的话题引起了讨论。“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具有驾驶二轮摩托车资格的最低年龄是18岁,同学们还是未成年人,没有驾驶摩托车的资格。”像这样的法治课堂,富乐中学每个班级都要定期开展。
  厉行法治,普法须先行。省委作出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四川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坚持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程,突出抓好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工作(以下简称“法律七进”)。
  全省组建普法讲师团1295个,95%的中小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辅导员,组建法制宣传队伍7537支……我省“法律七进”工作推行近一年来,“进什么”、“怎么进”和“落到实”的问题正逐步破解。
  进什么?对重点法律知识逐年逐项逐条安排
  近日,雅安市雨城区康藏路社区举行了一场普法宣传,集中宣传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2014年我们重点开展了宪法、人身财产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2015年重点宣传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残疾人权益保障等基本内容。”谈及社区普法宣传如何搞,康藏路社区党支部书记马红思路清晰,原因在于她有个“法宝”。
  被马红称为“法宝”的是去年5月出台的《四川省“法律七进”三年行动纲要(2014—2016年)》。《纲要》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中,筛选出与广大干部群众工作学习、生产生活紧密相关、急需急用、应知应会的法律法规,并把推进“法律七进”需普及的重点法律知识进行了逐年、逐项、逐条安排。“递进式、大纲式的普法规划让我们思路明晰,对每年、每个阶段该重点普及哪些法律一目了然。”马红说。
  怎么进?“互动式”普法深入人心
  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把“法律七进”工作深入持久开展下去,才能入脑入心。“陈某对妻子实施家庭暴力并将她刺伤,娘家人说要报复,这样做对吗?”去年12月10日,洪雅县法院、妇联等部门的义务普法员,在陈某所在的村,为几百位村民“以案说法”。“女方要报案才对。”互动中,普法员们结合案例宣讲了包括刑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在内的法律法规。“乡镇群众的文化素质、思维能力及传统意识,制约了法治观念的形成,他们需要更直接、生动的宣讲。”洪雅县三宝镇司法所所长陈福洪告诉记者,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为载体,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知识,就能增强普法效果,进一步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法律七进”怎么“进”,才能取得实效?“单向的、灌输式的法制宣传教育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只有贴近群众的法律需求,把管理与服务相结合、把维护权益与规范行为相结合、把普法教育与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用‘互动’的方式普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省司法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各地通过以案说法、以案普法、以案学法等方式,把法制宣传与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结合起来,寓法制宣传于法律服务之中,通过通俗易懂、潜移默化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落到实:推进执法与普法有机结合
  去年12月3日,来自21个市州的400户民营企业法人接受了一场关于宪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企业法律风险管控及相关法律知识宣讲。宣讲的牵头单位是省工商局。“在执法和调研中我们发现,民营企业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与自身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素养不高、维权意识不强有关。”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工商系统开展了一系列法律进民企普法宣讲活动,注重把普法宣传贯穿于依法执法的过程中,重点宣传普及公司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推进执法与普法有机结合。
  为推动“法律七进”工作深入持久开展,由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完善“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去年12月起正式实施。
  这一工作机制将“谁执法、谁普法”作为“法律七进”活动的重要抓手和载体,突出执法办案和普法宣传相结合、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属地管理和上下联动相结合的工作原则,要求将普法宣传教育渗透到执法办案的全过程,通过文明执法促进深度普法,通过广泛普法促进文明执法。
  “谁执法、谁普法,既让普法责任明,也让执法更依法。”省依法治省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谁执法、谁普法”既有利于提高依法执法水平,又以具体案例有针对性地普法。
  据了解,我省正在抓紧制定依法治省考核办法和“法律七进”考核方案,进一步从制度建设上推进“法律七进”工作深入持久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