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压减过剩产能治理污染 百万人面临岗位转移

23.03.2015  13:04

  作为能源产业集中区的河北,如何淘汰过剩产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涉及的人员安置问题,更是焦点中的焦点。

  在河北省2014年召开的工业转型升级会议上,该省提出了化解产能过剩“6643”工程。即:到2017年压减6000万吨钢铁、6100万吨水泥、4000万吨燃煤、3600万吨标准重量箱平板玻璃产能。据测算,全省因压减过剩产能和治理大气污染,将涉及职工106万人。

   106万职工面临岗位转移

  106万名职工涉及岗位转移,让许多人联想起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时的情景。但业内人士认为,“两者有很大的区别”。

  河北省人社厅就业处处长陈晓坡分析说:上一次的国企改革是在集中区域、集中时间、集中人群中进行的,而此次化解过剩产能是有计划、有步骤、分批次实施的。河北各级政府做了充分准备,坚持“结构调整、职工安置、债务化解”三个方案齐备才能实施,绝不是简单地把职工推向社会。

  “同时,20多年过去了,人们就业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自主择业、创业意识不断增强。就业市场日趋多元,劳动保障政策更加完善,失业人员的‘托底’工作更加有力。”陈晓坡说。

  但不管怎么说,化解过剩产能给河北的就业工作带来了深刻而直接的影响。

  以钢铁业为例。2013年11月24日、2014年2月23日,河北集中实施了两次拆除过剩产能设备的“周日行动”。两天时间,涉及唐山、邯郸、承德、秦皇岛、邢台、张家口等6市23家企业,压减炼铁产能1127万吨、炼钢产能829万吨。截至2014年初,河北全省化解钢铁企业产能涉及4万名职工。

  调查显示,这4万名职工中,已有52%的人员通过转岗、转产留用等渠道得到了安置,14%的人员实现了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19%的人员返乡转移就业,11%的人员通过其他渠道实现了就业。

  但到2017年呢?河北需压减6000万吨钢铁。而这只是一个行业需要交出的“答卷”。

  据测算,从2014到2017年,河北全省平均每年因压减过剩产能和治理大气污染,要向社会释放下岗人员25万人左右。再加上每年原有的岗位供求缺口15万个,每年岗位供求缺口达到40万个,就业总量压力进一步加大。

   一个企业的样本

  2014年12月11日清晨,温暖的阳光驱走连日来的阴霾。

  河北钢铁集团唐钢机械(重机)装备公司铆焊车间铆焊一组小组长郑来兴早早走进车间,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上午要先做几个梯子,下午就能给生产厂送去了,院里还有几台设备要修复,做完梯子得马上带领职工修复设备,尽量减少生产厂的等待时间。”郑来兴一边整理着要用的工具,一边对记者说。

  郑来兴1988年入厂,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唐钢”。在唐钢大力发展非钢产业的背景下,他2010年告别工作22年的主体生产厂,随钢铁产业大军一同进军非钢产业。在唐钢,与他一样,走出钢铁主业在非钢产业谋得更大发展空间的,有1.87万人。

  对于“转移”的职工,在“身份不变、待遇不变、生活工作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注意原岗位与新岗位的匹配度,尽可能安排同岗或近岗工作。对涉及转岗的职工,根据其工作性质和特点,集中组织为期3至6个月的岗前培训,使职工尽快适应新岗位。对优化到外围子公司的职工,唐钢给予工作、交通、班中就餐、午餐等补贴,保证他们没有负担地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

  为了“转移”的职工,其实唐钢还有很多“招数”,而其前提,就是最大化地维护好这些职工的各项权益。

  唐钢向非钢转移,实现了一个“奇迹”。截至2014年9月,唐钢非钢产业资产总额达到108亿元,从业人数达1.87万人,非钢产业前9个月实现营业收入72亿元。

  如今,这些职工主要分布在机械装备制造、再生资源利用、冶金炉料、炼焦与煤化工、工程技术服务、房地产开发、钢材加工与销售、物流业以及医疗、教育、综合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鼓励企业拓宽经营范围、投资转型发展,在结构调整中形成新的产业和新的竞争力,做好工作岗位“”的文章,用“内部因子”促进职工“转岗”。唐钢无疑是河北的一个“典型范例”。

  压产对于以钢铁行业为产业支柱的唐山而言,更影响着一个庞大的职工群体。

  唐山市依煤而建、因钢而兴。资料显示,该市钢铁产能达到1.4亿吨,占全国的八分之一;水泥产能1亿吨,占全国的3%;焦化产能4875万吨,占全国的13%。这种的产业结构,导致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压减过剩产能,已成为防治大气污染的必然选择。

  而对于整个河北来说,为了青山绿水,为了今后的子孙,就得做出巨大牺牲。据测算,到2017年底,河北在化解过剩产能和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将累计造成2580亿元的资产损失,影响557亿元的税收收入,年需增加社会养老保险支出130亿元。

  这仅仅是经济层面的直观数据。压减过剩产能和治理大气污染过程中的下岗人员,年龄偏大、就业能力较差的人员占了较大比重,就业结构性矛盾也较突出。

   河北的努力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最关键的是要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准要害,寻求破题的方法。

  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涉及企业职工安置纳入就业工作总体规划,出台了《关于做好产业结构调整涉及企业职工安置分流和再就业的指导意见》,建立各级相关部门协作机制。本着“存在职工安置问题的不拆、退出机制不完善的不拆”原则,事先深入企业做了大量调查摸底工作,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方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先处置。在河北,企业职工安置情况已实现月报制度。

  解决就业,河北正着力做好“找、增、创”三篇文章。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是“”的范例。

  而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认真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等政策;对吸纳符合条件失业人员就业的企业,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和社保补贴等资金补贴政策。开设“绿色窗口”,提供岗位对接、用工推荐、政策咨询、职业指导等服务,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河北做好“”的文章,帮助失业人员找工作。

  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和服务保障,为企业和职工提供政策咨询、融资贷款、开业指导等创业服务,扶持他们延伸产业链,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做好“”的文章——用“无中生有”促进职工“转行”。

  同时,河北省实施了“三补一降”援企稳岗政策,帮助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即:由失业保险金给予符合条件的企业转岗培训补助、岗位补助、社会保险补助,鼓励企业积极安置职工,不裁员或少裁员;对单位缴费基数低于社会平均工资60%的,按实际工资核定单位和个人缴费基数,努力减轻企业负担,政策优惠力度全国领先。2014年,全省共为222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7.12亿元,惠及职工19.41万人。

   积极的就业政策、措施,带来积极成效。

  2014年河北全省产业结构调整涉及企业3182家,涉及企业职工43.75万人。已明确在企业内部转岗留用21万人,参加转岗培训5.05万人,待岗、辅助性岗位安置和尚未明确去向的人员8.89万人,向社会排放失业人员8.81万人。其中,80%以上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下一步,我们将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化解过剩产能、转变发展方式的总体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涉及企业职工安置和再就业工作,争取让结构调整涉及的106万名人员就业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河北省人社厅厅长张义珍说。

(原标题:化解过剩产能,百万职工何去何从?)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