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川污染防治“八大战役” 各厅局如何分解落实目标?

01.08.2018  15:38
   
  “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考核基准年(2015年)下降18%,优良天数比例达83.5%,全面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全省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83%,87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81.6%,全面消除劣V类断面”......围绕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四川省发起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战役”,随着“八大战役”的具体目标的明确,一场又一场的战役又会怎样被分解和落实?各大相关厅局都有怎样的举措来确保打赢这场攻坚战?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四个重大”推动绿色发展

  重大规划科学引领,不断优化发展布局。四川省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10项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颁布实施《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分类指导编制五大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长江经济带发展专项规划等。

  重大政策协同发力,加快构建制度体系。5年来,四川省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建设基金115亿元以上,用于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取消5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和生态脆弱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GDP考核,制定出台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将符合环保要求作为省重点项目准入前置条件,停止核准5万千瓦以下小水电。全省2/3以上面积、51%人口的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9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和55%的自然湿地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保护区。

  重大改革激发活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坚持传统产业改造与新兴产业培育并举,连续3年实施“项目年”活动,累计完成产业投资超2万亿元。分两批在全省范围推广42条全面创新改革经验成果,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节能环保装备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重大工程夯基蓄势,持续改善能源结构。实施“电能替代、清洁替代”工程,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四川全省水电装机达7589万千瓦,居全国第1,全省页岩气年产量超3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率先实施电能替代电价支持政策,去年电能替代电量达60亿千瓦时,全省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47.6%,比全国高26.8个百分点。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四川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出一系列措施办法,解决一大批突出环境问题,全面完成国家考核目标任务,全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强化体制机制建设。推动出台了14个改革文件和40余部地方法规、规章、规划,在全国率先开展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三线一单”编制工作,稳步推进环境保护垂管体制改革等6大专项改革。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成都平原大气污染防治作为全省环保“一号工程”,带动川南、川东北大气污染防治整体推进,以“优秀”成绩通过国家“大气十条”考核。把沱岷江作为水环境整治的重中之重,着力抓饮水、保好水、治污水、灭臭水,啃硬骨头、打歼灭战。

  强力推进环保督察。在全国率先实现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主动配合中央环保督察,精心制定总体整改方案,精准整改督察发现问题,经常开展明察暗访、约谈通报、媒体曝光,倒逼压实责任,推动整改到位。目前中央环保督察89项整改任务已完成5项,其余均按期量进度有序推进;省级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率达93%。

  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强化网格化监管,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运用在线监控、蛙鸣系统等智能化手段,开展“利剑斩污”等专项行动,2017年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1万件。建立健全监测与执法联席会议会商、分级分类响应、快速处置应对的“测管协同”工作机制。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吹响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冲锋号角。全省环保系统将以此为新起点,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主力军作用,推动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真正落地落实,把美丽中国四川篇章的宏伟蓝图转化为路线图和施工图。

   四川省财政厅: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过去五年,四川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生态环保资金2058亿元,较好支持了生态环保工作开展。

  近年来,四川省财政厅不断完善制度办法,丰富政策举措,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一方面,对生态保护重点地区实行生态补偿,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一是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过去五年累计下达资金126亿元,支持相关市县加强生态保护补偿。二是建立健全省对市(州)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激励约束机制,目前每年安排激励资金2.7亿元。三是针对生态脆弱地区和薄弱环节,支持实施川西北防沙治沙、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项目,今年预计投入补助资金40亿元以上。

  另一方面,对森林、草原、湿地、耕地等自然领域实行生态补偿,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一是每年下达资金24亿元,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二是从2015年起,在全国率先开展以退牧还湿补偿和湿地管护补助为主的省级湿地生态补偿试点。三是实施生态护林员政策,2016年以来已安排资金3.7亿元,选聘超过7万人次贫困人口为生态护林员。四是每年下达资金60多亿元,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五是筹集资金10多亿元,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对自然生态资源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记者还获悉,从今年起,四川与云南、贵州两省共同在赤水河流域探索建立长江经济带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形成共抓流域大保护格局。在全国率先建立省内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对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上下游地区实行横向生态补偿。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推广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9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

  经过多年努力,四川全省城市建成区100个黑臭水体已整治竣工76个。去年全省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88.9%、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4.6%,主要有五大做法。

  坚持问题导向,锁定目标。先后出台全省城镇污水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五年实施方案。预计到2022年,全省约4.5万个行政村实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坚持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与中央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与河长制工作、与水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以推进县城、乡镇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沱江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综合治理黑臭水体,在省内多个城市探索水环境的系统治理办法。

  创新模式,引进社会资本。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大力推广“全域统筹规划、市州统一打包、投建运营一体、收集处理一体、政府购买服务”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整体打包PPP新模式。全省217个污水垃圾项目进入省PPP项目库,已落地31个,完成投资314亿元。

  锁定难点,强化技术指导。针对甘孜州、凉山州和阿坝州高寒地区冬季污水处理厂运营问题,开展山地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课题攻关,推动前述地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成能运行、运行能达标”。

  逗硬检查,压实责任。建立“三年推进方案”工作月报制度、黑臭水体整治周报制度。去年起,联合省级相关部门,对“三年推进方案”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对中央环保督察发现住建系统问题的整改情况、黑臭水体整治情况进行了30余次专项检查指导,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属地政府监管责任。(郭洪兴)

四川省“十三五”天保工程投入超百亿元
  “十三五”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加大了天保工程投入力度,提高了公益林建设、国有林管护和社会保险补助费标准,启动了集体和个人所有天然商品林管护补助政策,实现了天然林保护全履盖。2016—2018年,四川省天保工程中央和省级投入达118.人民政府
我省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整改
  “出门道路干净宽敞,心情舒畅多了。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