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授2次以身试药证实青蒿素可治疟疾

22.12.2015  06:02
●抗疟团队成员在培训当地抗疟员。在实施全民服药的过程中,抗疟团队会在当地培训抗疟员以保证高服药率。 - News.Sina.com.Cn
●李国桥与其研究团队在青蒿大田观察。自1974年起,李国桥首先证实了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对于治疗恶性疟疾有速效低毒的作用。 - News.Sina.com.Cn
来源: n.sinaimg.cn
  ●抗疟团队成员在培训当地抗疟员。在实施全民服药的过程中,抗疟团队会在当地培训抗疟员以保证高服药率。   ●李国桥与其研究团队在青蒿大田观察。自1974年起,李国桥首先证实了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对于治疗恶性疟疾有速效低毒的作用。

  “先进技术要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人民币服务,我们要用最先进的办法,到最基层去。

  ——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国际抗疟专家 李国桥

  就在屠呦呦奔赴瑞典领取诺贝尔奖的当天,12月4日,记者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青蒿研究中心,采访了另一位对青蒿素抗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他就是该校首席教授、国际抗疟专家李国桥。

  虽然年近80,但李国桥教授仍然健谈,一边接受采访,他还一边用PPT向记者展示团队在世界各地抗疟的历程和成果。

  “以身试法”实验针灸疗法

  疟疾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常见疾病,它是经蚊子叮咬或输入带有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疟疾发源于非洲,在世界各地传播,它肆虐人类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人们深受其害。

  80年前的1936年,李国桥出生在广东南海的一个中医世家,19岁的他从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广州中医药大学前身)毕业,之后留校任教,一直到现在,他还在该大学从事青蒿素研究。

  1964年,李国桥就开始从事针灸对抗疟作用的研究,当时,广东惠阳地区疟疾流行,导致多人死亡。李国桥前往惠阳地区,通过针灸治疗,发现针灸对抗虐有一些作用。所以他在一个医学刊物上发表了内容为“针灸对治疗疟疾效果很好”的文章。因为这篇文章,他成了国家“523”项目的成员。

  所谓“523”项目,是指在抗美援越期间,为了应对疟疾对战斗人员的伤害,国家在1967年5月23日成立的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李国桥进入“523”项目的针灸组。

  1969年,李国桥自己尝试感染间日疟,想试试看针灸能不能治好疟疾。他就偷偷地叫护士抽取患疟病人的血液注入自己身体,“除了护士谁也不知道这件事,等到发病大家才知道。

  “那时每天发高烧,那个病人的血是隔天发作的,但我没有免疫力,所以天天都发烧。”李国桥没想到自己的体质不同,而导致不同的结果。经过这场实践,李国桥彻底死心了,针灸没办法治疗疟疾。此后,李国桥加入了中草药组的研究。问及当时是否害怕,他说,“肯定不害怕,因为我搞了五六年疟疾研究,懂得规律。

  二次“以身试药”写“遗书

  其实,除了1969年这次“以身试药”,1981年,李国桥为了验证恶性疟原虫每个裂殖周期引起二次发烧的理论,他还将疟原虫注射进体内,48小时期间不服用任何药物。

  为何一定要用人体进行试验呢?李国桥提到,在试药之前他跟多位从事疟疾治疗研究的专家讨论过,认为一定要用人体来做实验,不可以用猴子等动物,所以只能用人体来完成。

  鉴于1978年青蒿素抗疟的成果全国已经鉴定,因此李国桥第二次“以身试药”时,底气明显足了许多,他基本没有了“以身试药”的后顾之忧。虽然如此,他仍旧做了发生意外的“准备”,写下一封“遗书”。

  李国桥在“遗书”中写道,“这次试验完全是自愿的。万一出现昏迷,暂时不用抗疟药治疗……这是研究需要,请领导和妻子不要责怪试验的执行者。

  因为掌握了规律,对青蒿素有坚定的信心,李国桥才敢于冒险。在他的试药实验之后,他的主管大夫和其他7位志愿者也完成了“以身试药”的试验。最终证明恶性疟原虫48小时会引发二次发烧的理论。

  现在,世界卫生组织编著的《疟疾学》和英国牛津大学的医学教科书,仍然记录着当年李国桥和他的同事亲身实验数据和研究结论。

  疟疾肆虐触动内心

  李国桥为何会在研究疟疾上那么执着,源自于他在抗疟期间的所闻所见,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内心。他对记者说,自己研究疟疾的动力,第一是援越抗美期间,当时想着一定要战胜美帝国主义,第二则是到了基层后,看到疟疾肆虐所造成的民间疾苦。

  上世纪70年代初期,李国桥曾经到云南梁河县一个只有100多人的寨子里,那里每家每户都有疟疾病人,一个月以内就有8人死于疟疾。

  1974年秋,他还在云南的一个村子里看到,“一个患病的年轻母亲躺在门板上,两岁左右的女儿坐在母亲旁边,那名妈妈甚至无法起身照顾旁边的女孩。

  村民告诉李国桥,这名妇女的丈夫也是患上了疟疾,前几天才刚刚去世。而这名妇女患上的是脑型疟疾,是死亡率最高的一种。

  而在这之前,“523”项目曾让李国桥把云南省药物研究所提取出来的青蒿素,用于临床实验。但青蒿素治疗恶性疟疾的疗效尚未确定,也没有任何临床资料可以参考。他只能通过不断的案例,来证明青蒿素的作用。

  第一例,通过青蒿素口服给药,李国桥发现,患者体内的疟原虫不能发育了。开始他以为是偶发现象,李国桥又进行第二例、第三例试验……一直到了第五例,李国桥才相信,并认定青蒿素口服给药杀灭疟原虫的速度,比当时推崇的氯喹或奎宁静脉给药,速度要快得多。

  面对这名患病的农村妇女,李国桥结合病情,分析研判后,决定对她用青蒿素救治。“在当时情况下,即便用传统的抗疟药奎宁也未必有用。”李国桥说。通过早前的试验,他相信青蒿素的效果更好。最后,经过救治,这名妇女终于获救,成了第一例青蒿素脑型疟治愈病例。

  把青蒿素药物推向世界

  在国内疟疾渐渐消失之后,李国桥的抗疟范围,扩展到了世界各地,特别是那些深受疟疾影响的重灾区。

  1976年春,李国桥把青蒿素的肌肉注射剂带到了柬埔寨,当地找了一些老资格的医生与他们对接,老医生们不同意他们的用药策略,西医们开始对青蒿素的抗疟效果持怀疑态度,反对应用青蒿素这种中药提取物来治疗疟疾。李国桥当即就提议针对第一个病例,同时用奎宁与青蒿素,结果证实青蒿素杀虫速度远远超过用奎宁的效果,使西医相信中药的抗疟疗效。

  1991年,越南疟疾大流行,造成数千人死亡。隶属于越南卫生部的胡志明佐内医院向李国桥等人发出了邀请,希望李国桥等人可以帮助越南渡过疟疾的难关。李国桥带领着研究团队飞赴越南后直接放弃了奎宁,而改用青蒿素衍生物治疗脑型疟,效果非常好,因此青蒿素类药物很快在胡志明市被推广开。

  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在越南中部的推广却受到重重阻碍,胡志明市医院的老院长在看到李国桥应用青蒿素治愈了大批脑型疟疾患者之后,亲自带队到越南中部的医院进行青蒿素的推广。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让中国人发明的青蒿素能尽快在全球普及推广,李国桥开始奔走于世界各地,从越南、柬埔寨到泰国、缅甸、印尼、菲律宾、印度,从东非的肯尼亚到西非的尼日利亚等数十个国家,向世界推介青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