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评论:为高考英语改革叫好
10月21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根据方案,英语由150分降为100分,100分中听力占30分;英语科目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就该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社会讨论热烈。
热烈的讨论折射出大众对教育的重视,不管最终新方案以怎样的形式得以实施,应该肯定的是,新方案降低了英语分数,调整了原英语考试各部分分数比重,打破了一考定终身。这样的调整意在引导各学科回归应有的位置,是素质教育模式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
把英语作为主要学科纳入高考,是中华民族受到关起国门、落后挨打的教训后,奋起直追的愿望的体现,是特殊时代于人才培养的一大举措。我们倡导学习英语,只为将外国的先进技术、优秀文化为我所用,只为将我国的人才输出到世界各地,为祖国母亲带回进步的营养品。然而,现今国内,英语学习已形成“全民热”;英语教育贯穿国人整个受教育过程,教师、学生、家长将教育教学资源、时间、精力无上限地投入到英语学科,社会上甚至出现了用对英语的熟练程度评价人才的错误倾向。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催生了“哑巴英语”、“中式英语”……要引导英语教学回归本质,使英语教学模式更符合语言工具的属性,考试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当全社会似乎陷入了对英语的疯狂追捧之时,我们更需要理性层面的反思。为什么要规定一个研究中国古代文字、文化的专业人才熟练掌握英语?这显然是个问题。面对这样的现象,北京高考制度改革方案的出台很大程度上契合了教育反思的需要,不管实施效果能否够达到改革的初衷,但这样的尝试不禁令我们拍手叫好。
新时代的素质教育核心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那么我们用“死磕”英语的时间来学习知识、创新学研,多好啊!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才能实现。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原有知识的重新组合、升华,从而形成新观点、新概念。我们将教学精力合理分配,才能引导学生构建科学的知识结构,为其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新时代的素质教育注重培养人的健全个性。那么我们用“死磕”英语的时间来实践书本知识、扩展兴趣爱好,多好啊!个人才能的全面发展是个性健全的基础。我国青少年长期缺乏动手能力锻炼,对书本知识过度依赖。方案引导我们合理分配教学空间,给学生潜力发挥提供更多可能,让学生的才能和性情更能释放,为学生个性健全发展提供保证。
我们注意到,新方案不仅降低了高考英语的分值比重,还将语文分数由150分提升至180分。让母语教育成为教育的重点,这样的转变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神,让母语教育再次归位到教育的核心。
现在,中国正在世界上崛起,中国话正在世界上流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需要与世界对话,英语学习仍然重要。但北京高考新方案的提出如一股清新之风带给我们对于中国当代教育的启示:科学学习英语,重视传承文化。
让我们为高考英语改革叫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