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第十四次党代会】峨眉校区以高质量为目标 探索高水平发展之路

16.01.2015  10:16

自2007年学校召开第十三次党员代表大会以来,峨眉校区党委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员工,按照党代会对峨眉校区提出的要求,狠抓质量和内涵发展,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校区在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民生改善、安全稳定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团结奋进,组织有力,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营造校区良好育人氛围。校区党委高度重视校系(部)两级中心组学习,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通过校区报、广播台、新闻网、微博、微信等宣传阵地,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师生;围绕校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传递党委声音,反映师生心声,沟通校园信息,为校区的改革建设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以北京奥运会、建国60周年、建党90周年、建校115周年等活动为载体,唱响时代主旋律,增强师生爱党爱国爱校的热情;制订并实施了《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推进,校园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全体师生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投入到改革建设与发展中。

2、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校区党委认真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剖析校区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明晰了校区发展方向,为校区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统一了认识,凝聚了力量;认真落实学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党员主题教育、党员示范岗、支部书记专题培训、特色党支部、基层组织建设年等活动,完善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的基础;紧紧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五个好”、党员“五带头”的“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校区改革与发展中,特别是抗震救灾、校园维稳等重大事件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制定《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基层党组织工作考核办法》,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工作规范化建设。七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有66个基层党组织、92名党务工作者、336名党员受到上级党委的表彰,校区党委也获得乐山市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在学校党建工作考核中,校区党委连续四年名列前茅。 

 

3、加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牵引校区阔步前进。校区党委认真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贯彻落实“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议事决策制度,努力提高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的决策水平;坚持定期民主测评校区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和二级单位领导班子,强化民主监督,有力地促进了干部作风建设、思想建设及党风廉政建设。近年来,校区领导班子考核测评均为“优秀”,80%以上的二级单位领导班子民主评议为“”;严格落实两级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生活会的质量不断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着力推进干部教育和培训工作,强化网上在线学习力度,组织干部到金堂监狱开展警示教育、赴井冈山进行党性教育、到国外著名大学考察学习;选派干部到地方挂职锻炼、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和四川省教育工委全省高校干部调训专题班培训学习;强化干部试用期满及届满考察、届中及年度考核,制定《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领导干部廉政谈话制度暂行办法》,加强干部监督力度。

4、加强作风建设,促进校区健康发展。校区党委讲学习,重学习,要求广大干部带头学习;大力推进求真务实,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倡导创新之风;传承学校“双严”传统,脚踏实地,勤于思考,大力弘扬“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深入开展发展战略研究,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峨眉校区的发展之路、改革之路,不断丰富“二十字”办学总方针和“两条线”发展思路的内涵;认真落实“八项规定”;认真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加强执行力建设。

5、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建设风清气正校区。校区党委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建立健全了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把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纳入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规划,把筑牢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切实构筑了思想道德防线;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办法》,健全廉政建设责任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和责任追究制,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围绕校区中心工作,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检查和的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开展重点岗位、关键部位和环节的风险防控试点工作;严肃查办案件,有力地维护了校区和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全体党员、干部增强了拒腐防变的自律性,提高了拒腐防变的警觉性,建设风清气正的校区。

6、加强制度建设,打造校区规范有序发展的“笼子”。校区党委始终将制度建设作为校区发展过程中带有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重要内容来抓,重点从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教学规范化建设、内部管理以及安全稳定工作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譬如,坚持并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党政领导班子议事决策机制;制定并实施《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试行)》、《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安全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等。

7、坚持以安全稳定工作为第一要务,创建平安校园。校区党委始终重视安全稳定工作,从建机制、抓队伍着手,既加强安全保障设施建设,又强化安全稳定工作制度与措施的落实,构筑了源头预防、苗头监控、情况处置三道防线的安全工作长效机制,维稳工作富有成效,特别是在抗震救灾、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控、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涉日游行维稳等重点、敏感时期经受住了考验,确保了校区师生安全和校园稳定。

8、坚持依靠教职工办学,推进校区民主政治建设。校区党委坚持通过召开各种座谈会、网上征集、谈心等形式,广泛征求师生对班子及班子成员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剖析,提出解决或改进措施。坚持依靠教职工办学,积极发挥工会、教代会、共青团在校区民主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完善工会和教代会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积极发挥民主党派在校区改革发展中的建言献策作用;加强校务公开,通过校情通报会、中层干部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人才引进、干部任免、职称评审、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财政收支、住宅建设、津贴分配、学生奖贷等事关师生切身利益事项的公开力度。

  (二)加强管理,攻坚克难,各项事业成绩显著

1、明确方向、理清思路,校区稳步健康发展。七年来,校区按照“二十字”办学总方针和“两条线”发展思路,深化校区发展战略研究,做出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思考和探索,陆续开展了如“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建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区办学体制综合改革等重要工作。实践表明,这些办学思路、办学举措的适时提出并不断完善,确保校区沿着正确的道路稳步健康发展。

2、适时调整专业结构。根据学校总体部署,将旅游管理等4个一批次本科专业、2个硕士点优化调整到学校相关学院,并实现平稳过渡;进一步加强了对传统专业的改造,不断赋予专业新内涵;对市场需求量小、生源质量较差的专业缩小规模或停止招生;积极开展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建设。

3、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0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通过大力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教学成果不断涌现。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建设省级精品课程5门,编写教材近百种,建设2个校级教学团队;承担省部级及以上教改课题9项,四川省“质量工程”项目2项;稳步推进“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卓越工程师培养成效显著。校区于2007年启动卓越工程师计划,2008年组建第一届卓越工程师班,至今已有三届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由于企业深度参与、订单式才培养,毕业生能迅速适应施工现场要求,作为企业技术和管理的储备人才重点培养,实现了学生、学校和企业的三方共赢。目前已与中铁二局、中铁八局、中铁五局三家单位组建卓越工程师班,中铁隆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对校区发出联合培养的邀请。《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教育部官网专门报道了校区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成果。

5、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外引内培、育引并举,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全力抓好人才引进、教师实践锻炼、教师参与国际交流、实施教师培养计划等工作,师资整体水平持续提升。校区现有专兼职教师415人,其中高级职称119人,中级职称265人,硕士及以上学位人数331人。自2008年学科调整以来,高级职称比例由20.1%上升到28.7%,中级职称比例由51.7%上升到63.9%,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由41.6%上升到76.6%,2012年实施“百人工程”以来已引进博士36人。

6、稳步推进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建成了200米铁路综合实践基地以及机械基础、电气工程、土木工程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分中心等实验平台。2011年以来,重点建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及控制实验中心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城市轨道交通实验中心和实验室。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实验竞赛月活动和实验教学改革工作。

7、大力提升学生工作质量。优秀学生和先进集体不断涌现,2007年以来,有137名学生获得“省级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34名同学获得学校“竢实扬华”奖章,2008级、2009级、2011级詹天佑班获得全国“詹天佑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毕业生综合能力强,迅速成长为行业技术与管理骨干,社会影响力逐年增大,有力地宣传了学校。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继续保持校区在铁路行业人才培养的相对优势,历年来绝大多数新生入学成绩都在一本控制线以上,生源质量较高。

8、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逐步提升。以能力为驱动的第二课堂培养体系已形成,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校区艺术团不断发展壮大,积极参加各类演出,并多次在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特等奖、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等国家级科创竞赛奖项。2007年以来,校区共有3名学生受到团中央表彰、1人获团省委表彰,105人获得四川省大学生素质拓展A级证书,受到乐山市委、市政府表彰2人,乐山团市委表彰73人。

9、开创对外交流与合作新局面。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境)外高校和科研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有8名学生入选  “中法4+4”项目,另有150余名学生参与“中美人才培养计划”等项目;派出青年教师出国学习研修百余人次,接收多名外国专家学者、留学生来校访问交流学习。与成都铁路局等单位联合开展人才培养。

 

10、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建立健全了校区教授(学术)委员会工作机制,基本完善了校系(部)二级学术组织;启动了科研团队建设,建设校区及以上科研团队15支;科研项目、经费及论文数量与质量不断提升,科研促教学工作显著加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级项目子课题19项、省部级项目113项;实现科研经费3700余万元;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9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43项;EI等收录科研论文184篇。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11、持续提升内部管理效能。通过推动实施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提升执行力和服务效能。通过推动实施校系(部)两级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强了办学活力,提高了教职工积极性。通过推动实施经济行为规范化管理,开源节流,财政状况逐年改善。通过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通过不断提升后勤服务质量、改善服务设施,实施节能减排,加强了节约型校园建设,提升了后勤保障能力。

12、积极改善民生。大力改善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争取灾后应急维修加固资金上亿元,对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学楼、校医院、图书馆、办公楼等进行抗震加固;争取灾后重建资金6100万元,新建了学生宿舍、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学生食堂和学生实习基地;完成了校园安全工程、学生宿舍维修、节能改造工程、运动场改造等改善基本办学条件项目;加强了水电气网、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图书建设,实现了与成都两校区图书资源共享;积极推进数字化平台建设,建成了校园“一卡通”平台;推动了峨眉校区教职工商品房建设,在学校大力支持下,争取到九里校区经济适用房40套并完成分配,通过努力在犀浦校区商品房选购中充分满足了校区教职工的购房需求;持续改善公有住房条件,尽最大努力为广大青年教师及其他无房户解决住房问题。

稳步提升教职工的收入水平及福利待遇,2009年以来教职工收入水平以每年不低于10%的幅度稳步增长,2012年增幅达到23%。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实现教职工住房补贴和住房公积金标准与成都两校区一致。

加强校园环境综合整治,取缔了长期困扰校园的无照经营摊点和流动摊点,拆除了影响校园环境的校内菜市场、半边街,彻底消除了枫林桥头乱搭乱建和脏乱现象,规范了生活广场、后勤综合服务区、西山梁学生购物区的经营秩序。

关心师生健康,坚持每年开展体检工作;确保校区食品卫生与师生饮食安全;有效防控了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积极开展体育运动和全民健康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师生体质,体育运动条件不断改善,体育教研、竞赛成果显著。关心退休教职工,退休教职工福利待遇政策全部兑现,采取多种措施让退休教职工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有关工作机制。关爱学生,每年都有千余万元专款用于帮贫助学,没有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辍学;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多渠道帮助学生就业;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心理素质训练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未来,峨眉校区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坚强意志,开拓创新,为建设美丽和谐的峨眉校区、为助力学校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