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林48年 宜宾长宁74岁老人建成“绿色银行”

29.10.2014  17:27

   四川在线宜宾频道消息(宋成均 王超) 老刘身残志不残,74岁了还天天到山上看管竹子,竹子长得很茂盛。”10月28日,四川省长宁县龙头镇昆仑村3组村民陈志林用手指着老刘在该组造的大片已成林的黄竹林激动地对笔者说。

  老刘名字叫刘汉清,现年74岁,是长宁县龙头镇连丰村6组村民,在他10几岁时,因发生意外,让他的右手截肢。14年来,刘汉清凭着一只左手建起400亩浩瀚竹林,不仅为国家退耕还林做出积极贡献,更诠释了身残志坚的高贵品质。

   追梦 拥有自己的竹林

  笔者看到刘汉清老人时,他正在苦竹林工作。只见他蹲下身子,熟练的用弯刀清理竹林里的残枝,又用左手将砍掉的竹枝聚拢、捆扎,抗在肩头,走下山来。老人头戴鸭舌帽,身穿廉价的深蓝色衣服,脚穿解放鞋,话不多,但眉宇间却始终透露出一股坚持。

  10几岁时,因一次意外,刘汉清的右手被截肢,从此他只有一只左臂,成了一个残疾人。别看他只有一只手,可凭借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斗志,他克服了重重困难,锻炼自己成为了一个农活能手。

  从1966年开始,刘汉清先后被长宁县林业局、双河林业站、龙头镇林业站等地多次聘为护林员,一批批竹木在他的悉心照料下从稚嫩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34年的护林员生涯,让他深深地爱上了林业,对绿色天地中的靠“吃露水”生长的竹木更是情有独钟,他更知道林业作为“绿色银行”的价值。

刘汉清把砍下的苦竹搬下山

  在当护林员的时候,刘汉清就一直梦想着要建造一大片属于自己的竹林,建成自己的“绿色银行”。看着村里的荒山没有人管理,老刘就想到承包来造林,这样可以提高国家的森林覆盖率。造林成功后,就不会水土流失和垮山,对农民有好处;同时,造林对自己来说也可以产生一笔收入。

   筑梦 开荒植树成大器

  2000年,老刘满60岁了,应该可以退休养老了。可他想到不能天天与自己“心爱”的竹木打交道了,心里非常郁闷。

  就在那一年,本应该选择退休养老的刘汉清却不顾儿女反对,执意选择继续守护山林,除了继续担任护林员外,还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承包了连丰村7组20多亩的荒山造起了苦竹。2005年和2008年,他又先后承包了龙头镇昆仑村8组和龙头村茶场的共计400多亩荒山来造黄竹。

  于是,老刘带领儿子、儿媳、孙子,还请来村民一起上山开山植树。他用一只手开荒、打窝、栽竹、除草……随后的每天,他都在自己的竹林里来往几次,一年中起码有350天都是与竹林为伴,他把辛勤汗水和一腔热情倾注在这片竹林。几年工夫,老刘的400多亩竹林就成林了,绿色银行就这样建成了。看着荒山变翠林,老刘心里乐开了花。

  “父亲70多岁了,我们家里都叫他休息,他执意上山去种那片竹子。”刘汉清儿子刘建军说,“他热情很高,我们作晚辈的只能大力支持。

   圆梦 生态经济双丰收

  如今,刘汉清老人护林已有48年了,他的400多亩竹林已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辛勤的付出使他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老刘告诉笔者,现在苦笋一年能产生5万左右的收益,黄竹(竹料)一年有15万的收入,加起每年收入20来万。

刘汉清给镇上干部介绍情况

  400多亩竹林,每年能产竹片400多吨,竹料的运输存在些问题。据龙头林业工作站站长王诗贵介绍,长宁县林业局、龙头林业工作站正帮助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林业部门已做好测绘规划,计划两年内在该镇林区建50公里森林防火通道,老刘的竹林涵盖其中,到时候就可以解决竹林的防火和竹料运输问题,这让老刘进一步建设好“绿色银行”的信心更足了。

  谈及未来的想法时,刘汉清的眼里满含着深情:“现在我就想把林子管好,我存在一天就会负责一天,以后实在干不动了我就交给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