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张科学完善的社会法治网络

28.10.2014  11:21

——《四川省依法治省指标体系》解读之“社会法治

社会法治包括创新社会治理、健全依法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加强和规范法律服务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治建设。在《四川省依法治省指标体系》中,社会法治部分涉及的指标数量最多,包括社会治理、基层自治、社会组织管理、民族宗教事务依法管理、信访秩序规范、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生产安全治理、突发事件处置、网络监管机制、基层平安建设、社会征信体系构建、法律服务质量提升等13个二级指标。

在这13个二级指标中,涉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涉法涉诉信访终结,食品、药品、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等内容引人关注。 □本报记者 庞莹

指标摘录

◆源头治理机制健全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全覆盖,实现应评尽评。

信访秩序规范有序

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制度健全落实。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力

覆盖全过程的食品、药品、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制度健全,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动执法长效机制形成。严厉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案件查处信息及时公布。严格问责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部门解读

◆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将作为法规强制执行解读者:省委维稳办、省委政法委、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

关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于有效规避、预防、控制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社会稳定风险,更好地确保重大事项顺利实施有重要意义。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全覆盖,是指决策主体、责任主体、评估主体等相关主体责任落实的全覆盖,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活动等评估范围的全覆盖,合法性、合理性、安全性、可行性、可控性等评估内容的全覆盖,评估、决策、实施、跟踪等工作流程的全覆盖。实现应评尽评,是指凡是纳入评估范围的重大决策事项都必须经过评估才能决策,凡是没有纳入评估范围的需要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兼顾效率与公平,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010年,我省出台《四川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2013年,我省出台党内规章《四川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目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已进入地方立法程序,将作为地方性法规强制执行。

关于涉法涉诉信访终结:

2009年,省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委办〔2009〕28号),明确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终结移送的工作程序,由省直政法部门依法终结、同级党委政法委备案、移送同级信联办交由地方党委政府落实帮扶稳控责任,初步建立了“党政主导、依法终结、严格移送、基层帮扶”的涉法涉诉信访终结移送机制。2014年,结合中央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精神,省委又印发《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实施意见》(川委办〔2014〕12号),就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依法终结的审查、听证、告知、通报程序提出具体工作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终结制度。

截至目前,我省各级政法部门共计终结1092件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后反弹上访仅占2%,有效扭转了反复交办、反复复查、终而不结的局面,促进了信访秩序好转。

关于食品、药品、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

我省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资源保障,科学划分省、市、县各层级监管事权,属地管理责任落地。同时,进一步健全法律责任制度,及时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力争到2016年底,全面建成全省食品药品法律责任制度体系,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试点取得初步成效。我省积极启动食品药品全过程可追溯体系建设,对米、肉等大宗食品、乳制品等高风险食品、白酒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品,确保“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有效控制各环节风险。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亮剑”行动、“百日行动”等专项行动,突出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监管对象、重点时段和大型活动食品药品安全保障等“四重一大”稽查执法。目前,已逐步形成省、市、县、乡(镇)四级执法办案上下联动、协同作战的工作格局,整体推进稽查执法工作。1-9月,全省21个市(州)共立案12361件,结案11526件,涉案金额4031.7万元。

专家点评

◆ 从源头确保社会法治有序运行

点评人: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熊宇

社会法治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各种社会治理主体的整合是完善社会法治的重要条件,构建一张科学完善的社会法治网络对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四川省依法治省指标体系》的“社会法治”部分涉及到各级党委、政府治理,基层自治组织治理以及各类社会组织的治理,可谓涵盖了社会法治的各种治理主体,从源头上确保了社会法治的有序运行。同时,突出了我省社会法治的地方特点。我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自治地区的社会法治工作具有特殊性。《指标体系》针对本省的民族特性,对民族地区社会法治作了专门规定,并根据现实省情将民族法治和宗教法治结合起来,较为完整地考虑到民族地区综合治理的特点,也体现了本省的地方特点。

这一部分内容还强调了社会法治的时代特征,充分考虑到网络社会对社会治理的影响,提出有效整合互联网管理资源,健全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的理念,强调了社会法治的时代特征,增强了指标体系的社会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