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支撑民富 新村配套景美——泸州市纳溪区推进产村相融的实践

14.02.2014  10:39

引言:2009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泸州市以片为单位,强力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总结第一阶段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各区县坚持以产业为支撑,以新村为载体,将新农村建设放在实施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中布局和推进,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产村相融示范村。纳溪区上马镇黄桷坝村以实施黄桷坝水利工程为契机,大力发展红豆杉中药材产业,建特色新村,造特色水镇,走出了一条产村互动相融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上马镇位于纳溪区最南端,与叙永、兴文、江安县接壤,有“鸡鸣四县”之称,境内隆叙铁路、川黔高速、321国道通过。黄桷坝村幅员面积10平方公里,共18个社,总人口3712人,其中劳动力2300人。走进黄桷坝村,漂亮的新村依山傍水,一个个新整理的山坡种上了两米多高的红豆杉树苗,曾经的荒地搭建起一排排整齐的红豆杉小苗大棚;三三两两的农民在忙着搭棚、育苗,挑树、植树。曾经的不毛之地如今为何有如此大的变化?答案是,得益于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的硕果。

一、着力发展特色产业,鼓起农民钱袋子

红豆杉是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历史,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可提取名贵药物紫杉醇,可开发健康枕、筷、香囊等保健品,可制作盆景净化空气,因其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好,被业界誉为“黄金产业”。

  上马镇根据实际,于2013年成功引进浙江业主投资黄桷坝村,发展集栽种、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万亩红豆杉中药材产业。按照产业发展规划,红豆杉中药材产业项目总投资近6亿元,建设核心基地10000亩,带动群众发展20000亩。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投资6309万元,流转土地2000余亩,栽种红豆杉60万株;配套建成环形公路6公里,生产便道5公里,步游道11公里,蓄水池12口,山坪塘15口。预计到2014年底,将初步建成以黄桷坝村为中心的红豆杉产业基地。

产业项目的引进,有力地提升了当地农民收入。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提升农民财产性收入。李华是该村15社的农民,自家47亩荒地全部流转,每年能有15000多元的土地流转租金进账。和李华一样,全村有159户农户参与了红豆杉产业土地流转,目前共流转土地2000余亩,平均每户土地流转年收益约5000元,高的达2万多元。而在之前,这部分收入基本为零。另一方面通过就地务工提升农民工资性收入。全村近120个当地农民长期在基地务工,年人均工资达2.5万元,而在之前,这部分收入要靠外出务工才能取得,且达不到现在的标准。

二、倾心建设亮点新村,修起农民好房子

黄桷坝新村位于濒临水库,于2012年进行建设,总户数36户,现已全部入住。新村依山傍水,灰瓦白墙,门前是波光粼粼的水库湖面,背靠连片红豆杉基地,别具江南水乡风味。

在新村聚居点建设中,黄桷坝村紧紧围绕“两个坚持”,大力整合各种资源,建成老百姓满意的新村。一方面紧紧坚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主要任务是帮助新村做好规划设计。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文化,一村一产业,一村一旅游点”标准,科学规划布局,整合各类建设资源,帮助村民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另一方面紧紧坚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新村怎么建,建什么样的新村”由村民自主选择。黄桷坝村采取统规统建的模式,坚持自愿报名,自主选择设计方案,自主确定施工单位,自主监督施工,建成了农民满意的幸福家园。

三、认真规划乡村旅游,谋划农民好路子

全市最大的水利工程黄桷坝水库2010年3月开工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已完成,黄桷坝村抢抓机遇,利用黄桷坝水库建成后产生的100余个大小岛屿(其中可供开发的全岛5个,半岛25个),加大项目招商,发展乡村旅游,找到持续增收的路子。

目前,“中国.麒麟水镇”项目和黄桷坝五星级宾馆项目相继落户黄桷坝村,随着餐饮、住宿、休闲度假、会务服务等功能配套设施的建设,将对黄桷坝村的旅游产业发展起到引擎作用。

等黄桷坝的旅游搞起来了,我们也想吃碗旅游饭,发点旅游财。”如今,黄桷坝村农民有了属于自己的“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