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发组队救援:游客是客人,得让他们平安回家
8月9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城体育馆,滞留乘客有序转移出灾区。杨涛摄
村民为游客煮粥。受访者供图
8月12日,地震后的第四天,九寨沟上寺寨村的帐篷旁,村民龙伍泽仁刷着手机上的新闻:最后一批游客从县城撤离,开心;上海旅行团32位游客一个不少平安返程,欣慰;一位武警官兵逆行冲向塌方地段解救被困群众,感动……新闻里一个个陌生人,都牵动着他的心。
收起手机,龙伍泽仁深吸一口气,又投入到安置工作中。龙伍泽仁是上寺寨村三队本地人,地震发生后,他和村民们一起抢通公路、运送多位伤者;给避难的游客送棉被、煮粥……送走了当晚滞留于此的数百名游客,龙伍泽仁和村民们才开始着手自己的安置。“他们(游客)是我们的客人,得让他们都平安回家,我们才安心。”
“能救一个是一个”
上寺寨村距离震中漳扎镇8公里。8月8日晚9点过,龙伍泽仁还在旁边寨子的朋友家。突然,一阵剧烈的晃动,屋顶有瓦片掉下,灯熄了。“地震了。”龙伍泽仁反应过来往外跑。
家里,母亲一人在家,但通讯中断联系不上。龙伍泽仁立马开车返回,却在进入寨子的路口,被滚落的山石堵住了。
在徒步回家的途中,他收到弟弟发来的消息:母亲平安。还未等他松口气,一个坏消息传来,靠近山头的一户人家,房屋墙体坍塌,有人被砸伤。村上的房子,都是砖瓦结构的平房,地震后,不少房屋遭受了不同程度损毁,龙伍泽仁家也有两间房墙体倾斜。
来不及回家看望母亲,他先跑到了受伤的村民的家。最要紧的是送伤者去医院,然而,震落的巨石已将道路堵住。此时,救援队还在路上,“我们先救,救一个是一个。”村主任唐林提出自救,村上的男子都加入来进来,迅速组建了一支村民救援队。
刚好一村民家有一辆挖掘机,摸着黑开始抢通道路,很快,从村上前往乡卫生院的路,疏通出了一条宽不到一米便道,伤势较轻可以动弹的,便可坐摩托车去治疗。
“不用担心,我们去救她”
上寺寨村在301省道通往神仙池景区附近,周围有不少酒店。就在疏通道路的过程中,村民们发现了受伤的游客。
一位男子抱着一个小孩,急冲冲地往山下跑。“医院在哪里?快救救娃娃!”看到当地人唐林,男子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
除了怀里的孩子,男子的妻子也受了伤。这一家三口,本是到九寨沟自驾游的,却在途中遇到地震,一块石头压在车顶,三人都不同程度受了伤,由于妻子被卡,男子只能先救孩子。
“不用担心,我们去救她。”得知情况后,唐林迅速召集了十几位村民组成救援队,前往受伤女游客所在的地方。车身已完全变形,大家拿来钢锹,强行撬开了车门。此时,道路已基本疏通,一位村民开来皮卡车,护送该女乘客到当地医院。
余震不断,上寨村这支村民救援队却一直往返于公路之间,为受伤的游客提供帮助。直到凌晨三点过,专业救援队员赶到,他们已救出了4位村民和3位游客。
先给游客,我们没事
不断有石头滚落入路边、水中,发出巨大的响声,让人揪心。“要是一直这样,很可能形成堰塞湖,到时更危险了。”
此时,仍不断有游客涌来,大家神色慌张,不知所错。在一组村民参与救援的同时,另一组村民当起了临时的交通员,指挥游客到三队的空地上,“往里面开,上面有空坝子,比较安全。”
“私家车可以开上去,旅游大巴就不行了,只能组织游客徒步上去。”龙伍泽仁说。很快,上寺寨村三队的空地上,便挤满了游客。把停在路边的车都转移至安全地带后,已近凌晨1点,龙伍泽仁和村民们也都累瘫了。
夜里九寨沟气温不足10℃。自驾的游客可以睡在车里,而旅游团的游客,没有保暖物品,只能挤在一起,相互取暖。村民们纷纷拿出了自家的棉被,大家两三个人一起盖,却依旧不够用。“给了我们,你们呢?”“你们盖,我们没事。”
而后,一处处篝火燃起,橙黄色的火光,温暖了大家的同时,也点燃了希望。
这一夜,龙伍泽仁几乎没合眼,凌晨4点才眯了一会儿,5点过,天一亮,他又忙了起来,跑向墙体已经倾斜的屋子内,拿出了两口大锅和米,顺手摘了一些自家种的豆子……生火、烧水、下米,随着炊烟升起,一碗碗散发这清香的豆米粥,送到游客手中。
“有信心会越来越好”
随着上寺寨村前往九寨沟县城的道路抢通,游客们分批有序撤离,中午12点左右,最后一批游客离开,龙伍泽仁总算暂时松了口气。
救援物资也送上来了。一顶顶蓝色的帐篷搭起,累了快一天的村民们,终于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休息了。
8月10日,帐篷外,一些村民搭起了简易的灶台,拿出了家里的存粮,大家席地而坐,一起“打平伙”,吃起了土豆烧排骨、红烧豆腐。“看到这么多救援的人员,我们也有信心,会越来越好。”一位村民说。
8月11日,发电机也送了上来。基本的生活可以解决了,可由于前期村民安置地较为分散,为了保证供电,村民们需要重新集中安置。龙伍泽仁和其他多位曾参与救援的村民,又行动起来,开始了新的安置工作。
龙伍泽仁说,这几天,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他也在不断地被别人感动着,“作为这里的村民,我必须做点什么。”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吴冰清李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