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驻村帮扶提能 为增收致富铺路——四川省质监局助力华蓥市明月镇脱贫攻坚工作掠影

23.10.2018  12:32

 

 

与贫困户座谈,深入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

 

深入田间地头,与贫困户探讨科学种田。

 

深入贫困村实地调研,共商脱贫攻坚大计。

 

四川省质监局定点帮扶的省级贫困村——华蓥市明月镇竹河村,地处渠江流域地质和洪涝灾害区,幅员3.5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1020户3631人,贫困发生率17%,耕地面积2755亩,其中,水淹区980亩。3年来,省质监局党组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与华蓥市各级党委、政府一道,以脱贫攻坚为己任,一届接着一届干,通过抓党建促脱贫、强基础促发展、兴产业促增收,助力华蓥市2016年在全省率先脱贫“摘帽”,为2020年全面奔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沈质轩 文/图
打赢脱贫攻坚战
农村是重点、农民是主体、支部是关键
  脱贫攻坚的主要任务集中在农村,村党支部是农村脱贫攻坚的关键力量,要着力抓基层、打基础,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举旗帜、筑堡垒、聚合力,让党旗飘扬在脱贫攻坚前线。省质监局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强化组织保障、队伍保障和资金保障。3年来,省质监局用责任汇聚力量,历任主要负责人先后27次深入农家小院、田间地头,把脉问诊、统筹规划;其他局班子成员多次带领有关处室、直属单位前往帮扶村,指导支持脱贫攻坚工作。2015年,首批向定点帮扶的明月镇竹河村和其他连片的4个贫困村派驻由6名党员组成的驻村帮扶工作组,并第一时间在脱贫攻坚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在明月镇党委、政府领导下,突出政治引领功能,统筹协调驻村帮扶工作;每位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就是一面旗帜,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领导下,走在前,作表率,充分发挥了脱贫攻坚主力军作用。

  坚持抓班子、带队伍、激活力,把建强基层组织作为驻村帮扶工作的首要任务。定点帮扶伊始,竹河村村支两委年龄结构老化,50岁以上党员占74%,致使一些群团工作长期缺位。为选齐配强村支两委,驻村第一书记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共同商议,把工作经验丰富、熟悉基层情况、有能力有担当的11名党员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2016年初,在村支两委换届选举中,把热爱农村工作、愿意为村民办实事的两名党员选进了新一届班子。2018年,经民主推荐,调整充实了村支两委组成人员,合理配置了群团组织和村民小组带头人。把支委会、党小组会、党日活动开到农家庭院,放到脱贫项目施工现场,培养村社干部为民服务情怀,确保脱贫攻坚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任务宣传到位、落地实施。加强阵地建设,完成了党群活动中心规划建设,办公室、会议室、图书室、广播室、医务室、电商室、党员远程教育中心、村民文化广场一应俱全,便民服务中心代办点同步开启便民服务。今年85岁的老党员黄玉梅,目睹了乡村面貌的变化,也感受到了便民服务的高效便捷。她说:“我们农民终于和城里人一样,在家门口就可以进图书室、医务室,跳坝坝舞了。
  坚持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深入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主题活动。通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持续开展“党建促脱贫、党员带群众”活动,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聚力量。驻村帮扶工作组和村支两委成员带头维护团结、带头执行工作纪律、带头抓好工作落实、带头接受监督评议,对后备干部培养、低保评定、危房改造、扶贫项目实施、扶贫资金使用等,纳入党务村务公开内容。动员党员干部发挥示范作用,驻村帮扶工作组、村支两委成员联社包户,致富党员帮带周边农户,在贫困户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发展产业中加强统筹、合力攻坚。支部主导的水产、蔬菜、经果林木等村集体和到户产业发展为脱贫攻坚提供了产业支撑。阵地有了、支部强了,党务村务与群众文化生活、与党员干部和农民学习培训结合起来了,支部凝聚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功能得到了充分释放,党员群众的信任度有了较大提升,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热情空前高涨。村民张良成居住在村委会旁边,见证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过程。他说:“党务村务公开透明,群众满意、放心。
  坚持抓教育、树正气、净民风,力求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一是办好“夜校”抓引导。把“农民夜校”教学地点从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项目现场、农家院坝,邀请农技人员和致富带头人用鲜活的案例讲身边的事,驻村帮扶工作组、村支两委成员讲政策、树正气,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法,让党员群众了解村域规划蓝图、学到实用技术、接受道德法纪教育。二是立好规矩树正气。修订完善竹河村党员干部行为规范,制定村规民约三字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导党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弘扬社会正能量。三是树好典型知荣辱。以“四好村”创建为抓手,组织评选孝敬友爱、勤劳致富、遵纪守法等8个方面的“竹河之星”,以正面典型示范引领。通过夜校、院坝会、广播等形式曝光环境脏乱差、不尊老爱幼、邻里不和谐等现象,以反面典型警示触动。四是营造氛围重教育。开展“助学奖学”活动,减轻贫困学生求学负担,改善村小学教学条件,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省质监局主要负责人带头资助3名贫困学生,获得竹河百姓称赞。今夏高考,14名竹河学子被西南交通大学等学校录取,受到奖励的高考学子纷纷表示:“省质监局持续资助和奖励我们贫困学生,是对竹河下一代的支持和鼓励。改变贫穷取决于知识的力量,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学成后回报社会、建设家乡。
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
短期靠就业、中期靠副业、长期靠产业
  省质监局定点帮扶竹河村以来,支持华蓥市脱贫帮扶资金共计1135.5万元,组织机关各处室、直属单位安排专项资金210万元,动员单位和干部职工慰问捐助、种(养)业帮扶回购75万元,发动社会力量捐资捐助近140万元。这些资金的投入,再加上当地党委、政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产业项目发展,较大程度地改善了民生,解决了就业,完善了基础,发展了产业。
  察民情,不漏一户。“听民声、解民怨,谋民利、纾民困,察民情、暖民心”,是省质监局党组对驻村帮扶干部的基本要求。
  竹河村1社村民王德秀,老伴年迈,自己又因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造成下肢运动功能缺失,产生了悲观的念头。省质监局派驻的第一书记籍宁、蔡华和驻村队员们,像跑接力赛一样,耐心疏导、加以宽慰,她说:“是省质监局的帮扶干部一次又一次的登门谈心交心、实地帮扶,让我看到了希望。

  2017年5月13日夜,暴雨倾盆,竹河村村民刘太国家3间土房被倾倒的大树压塌,第一书记蔡华冒着狂风暴雨第一时间冲进屋内,帮助转移家里财产,将其就近安置到村民家中避险。他顾不上休息,天一亮就向镇领导汇报暴风雨受灾情况,协调联系民政、保险等部门安排救灾事宜,在最短的时间内为老刘一家解决了住房问题。
  “用真情去触动每一位村民,用脚步去丈量心灵的距离。”每一位驻村帮扶工作队员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整个脱贫攻坚过程中,驻村工作队员正是走遍了一村一户,才有了贫困户的精准识别;正是掌握了每个贫困家庭致贫原因,才有了帮扶措施的精准到户;正是了解了村风民情,才有了帮扶项目的精准安排;正是具备了为民情怀,才有了帮扶资金的精准使用;正是核算了每个贫困人口的可支配收入,才有了所有贫困对象的精准脱贫。
  抓基础,不落一社。竹河村代家嘴,位于洪涝灾害区中心地带,不通公路,村民出行靠搭乘渔船或步行5公里到镇上,交通十分不便。“门前一条河,背靠一皮坡,单身汉成坨坨(方言:成堆的意思)。”这句顺口溜真实反映了当地基础条件薄弱的基本状况。省质监局定点帮扶以后,围绕代家嘴新修环岛南路和北路5.6公里,改扩建通社公路11公里,新建生产便道、入户路60.8公里,加固和改扩建塘堰7座、灌溉渠道3公里,规划建设供水站、卫生室各1座,改建村小学校1所。
  不仅是在定点帮扶的竹河村,在联系的其他4个连片贫困村,省质监局及直属单位也同步帮助村级活动室、卫生室、扶贫公路、供水站建设,并在规划的沿江乡村旅游发展区配套建设停车场、垃圾池、厕所、交通招呼站,引导发展农(渔)家乐,美化农家房舍,改善人居环境。修建致富路,解决了三合团村因高速公路过境造成10户群众出行受阻的实际困难。在刘家庙村、明月村和白鹤嘴村,安装的路灯和杀虫灯达到110盏,既方便了群众安全出行,又实现了节能环保,为建设美丽乡村作出了贡献。
  如今,5个定点帮扶和联系村实现了社社相连、户户相通,“晴天不沾灰、雨天不粘鞋”,老百姓“出行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建成的党群活动阵地、图书室、电教室、文化广场、广播室、留守儿童活动室、电商平台全部投入使用。全体村民用上了天然气、喝上了自来水、开通了互联网,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增强,满意率达100%。
  兴产业,带动一方。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关键。帮扶工作组与村两委班子集体研究,千方百计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增加贫困户收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有效解决扶贫工作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破解产业业主、贫困村集体、贫困户以及其他村民各方利益分配问题,在竹河村等4个沿江贫困村探索“复三七利益链接模式”发展集体经济,反哺贫困户和其他村民。即:村集体统一对撂荒地和荒山荒坡进行综合整理,发展桃李等经果林产业,取得收益后,土地承包者占三成,村集体占七成。村集体获得的七成收益里,贫困户先提取分配三成,余下七成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
  在竹河村,以“复三七利益链接模式”组织种植桃500亩、青脆李400亩、有机蔬菜300亩、油菜800亩。以“村集体+业主联营”方式建成村水产养殖基地15亩,业主、村集体和土地流转农户3方受益。以“庭院经济”提档升级为抓手,培育蔬菜、经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2家,把果木种植、家禽(畜)养殖等“副业”做大,持续做好经果林木品种改良,改善农产品品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17年,竹河村村民年人均收入突破了13000元。
  在沿江连片的其他4个贫困村,同步实施“渠江画廊”乡村旅游、农业产业连片开发,沿江新修骑行和游步道6.4公里,建设标准化公厕4座、观景亭台6处、停车场3000平方米,种植观赏苗木6000余株,草坪、观赏花草800余亩。立体协调交通、扶贫移民等部门改扩建明月、白鹤嘴、三河团村沿江公路4公里,打造明月沱广场等旅游景点、农旅综合体3处。
  保民生,不掉一个。通过易地搬迁转移一批、土地流转带动一批、产业升级托起一批、集体经济拉动一批、乡村旅游引导一批、公益岗位帮扶一批,确保贫困对象脱贫一个都不掉队。
  仅在竹河村,就组织完成了“五改三建”(即:改圈、改水、改厕、改厨、改路,建院、建池、建家)104户,其中,易地扶贫搬迁27户,贫困户建房4户,CD级危房改造9户。流转和整理撂荒地420亩,大力发展经果林木和蔬菜基地。发展农(渔)家乐6家、民宿2家。实施贫困对象到户产业种植业2700余亩,生猪、山羊养殖1600余头,家禽4200余只,水产21.5亩。每年落实退耕还林、医疗保障、最低收入保障等政策兜底近150万元。通过技能培训外出转移务工34人,就近推送到园区就业22人,开发地质灾害监测、卫生清扫等公益性岗位24个。贫困对象和其他村民一样,实现了家家都有庭院经济,人人都有安全饮用水,教育医疗得到保障。
农村发展,农民致富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探索高质量发展新思路
  2016年,省质监局定点帮扶竹河村以“零差错”实现贫困村退出、136户464名贫困对象全部脱贫,联系的其他4个连片贫困村也实现了贫困村退出、贫困对象全部脱贫,为华蓥市在全省率先脱贫“摘帽”贡献了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省质监局将继续保持力度不减、工作不断,持续为驻村帮扶提能、为增收致富助力、为乡村振兴蓄势。
  再理一理、突出重点,做精做深巩固工作。为确保帮扶工作不断、帮扶力度不减,在前期已向华蓥市委派驻1名副书记、向明月镇派驻7名驻村帮扶干部的基础上,今年又按照省委组织部、省直机关工委的安排,轮换了1名副书记、4名驻村帮扶干部,向华蓥市永兴镇新派驻村帮扶干部5名,在华蓥参与帮扶工作的人数达到了12人。这支工作队伍将围绕“不返贫、不新增”的目标,探索落实后扶保障措施,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增强基层治理能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改善农村发展条件,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再促一促、抓好对接,做优做畅基础网络。通过3年脱贫攻坚、定点帮扶,联系村活动阵地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提升。但是,直接涉及民生的环境卫生、公共服务设施等基础网络建设还需加强。在2018年-2020年的帮扶规划中,已经对环境综合治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进行了整体规划,明月镇自来水净化,竹河村道路亮化和明月、永兴两镇10村灭蚊灭蝇工程已经启动。
  再抓一抓、科学规划,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在培育专业合作社,发展蔬菜基地、经果林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依靠科技力量,发展有机农业,实施标准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规避市场风险,确保村集体和脱贫户稳定增收。
  再推一推、加快进度,做特做活乡村旅游。“明月风光、渠江画廊”乡村旅游项目连片开发已初见成效,乡村旅游综合服务体、山水田园项目业已启动。下一步,将在明月镇开展乡村旅游标准化应用研究,启动“山水田园”综合体地方标准研制,用标准化手段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华蓥市渠江沿线,家家通公路、户户有果园已成现实,“竹河花海”“渠江美味”已成区域名片,小规模聚居、组团式布局、微田园指向、生态化建设的山水田园已具雏形,2020年全面奔康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脱贫奔康,四川质监人一直在路上!

干部帮扶 安居乐业 健康扶贫 昭化区贫困户脱贫奔小康
     □杨黎明    去年底,广元市昭化区累计实现36个村、6560户23110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今年,计划23个贫困村退出,5540人脱贫,贫困发生率将从2014年的14.扶贫与移民
扶贫解困倾真情 带动村民脱真贫
     □王晓林 邓小丹    “这路终扶贫与移民
刘永富:有效应对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内容提要: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阶段后,扶贫与移民
资阳市注重典型引领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一是着力扶贫扶志凝聚脱贫攻坚正力量。扶贫与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