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6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将简政放权推向纵深。会议明确提出,要针对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影响干事创业的“痛点”和监管服务的“盲点”,为创业创新减负清障。
“政府将会出台更多的积极政策,为‘众创空间’清障搭台。”5月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给清华大学学生“创客”的回信中许下诺言。两天后,这份承诺便成为现实。
6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将简政放权推向纵深。会议明确提出,要针对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影响干事创业的“痛点”和监管服务的“盲点”,为创业创新减负清障。
2015年至今,李克强已5次在其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做出部署。他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
中国高层之所以频频出手为创业创新“加油”,不仅是出于寻找新增长点,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的需要,还有促进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考虑。
进入2015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为7%,不仅创下近年来新低,也逼近官方“7%左右”的年度目标控制线。作为衡量制造业景气程度的重要先行指标,4月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降至48.9,为近一年来低点。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中国经济实现动力转换的关键。
从长远来看,创业创新所释放出的活力,将成为照亮中国经济未来道路的不熄之火。正如李克强此前所说,中国经济要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就要对传统思维“说不”,为创新体制“叫好”。
从决定设立400亿元人民币的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扶持处于起步阶段的创新型企业,到出台创新驱动战略的顶层设计,发出创新“总动员”;从大力发展“众创空间”,为创业创新搭建服务平台,到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的减税降费力度,今年以来,官方已接连打出政策“组合拳”。
分析人士认为,要切实推动创业创新,做好清障“减法”某种意义上比提供扶持“加法”更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表示,光靠资金支持和发红头文件并不够,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破除制度阻碍,“如果制度束缚太多,必然影响创业创新”。
“中国创新的最大阻碍就是行政审批制度”,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对中新社记者指出,必须从政府自身改革做起,加大力气解决审批多、审批难这一“痼疾”。
实际上,官方也认识到这一点。李克强今年年初表示,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起来需要政府的改革,“要靠政府简政放权……让愿意创业的人能够创业”。
有鉴于此,本次常务会议列出了五项“减法”,将简政放权持续推进,包括进一步取消和下放各部门审批事项,压缩保留事项的审批时限;加快建设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深入推进收费清理改革,加快取缔和停止执行没有依据、越权设立或擅自提高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的收费基金;推进商事登记便利化,建设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全国一张网”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表示,从这一系列措施可见,官方打破束缚企业和民众创新创业层层“镣铐”的思路日渐清晰,有利于进一步激发经济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