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揭秘】李光耀成都48小时:他对四川说了什么?

23.03.2015  22:04

  李光耀一行在成都望江公园望江楼前。唐正益 摄

  3月23日,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逝世,多国对此表示哀悼。事实上,27年前的1988年9月17日,李光耀也曾来过成都,并短暂访问48小时。在成都前一天,李光耀刚在北京度过65岁生日。

  在成都期间,李光耀都去了哪些地方?说了什么?27年之后,川报观察辗转找到当时《四川日报》负责采访报道的文字记者邵立肃、摄影记者唐正益,独家回忆李光耀在成都的48小时。

  《川报观察》客户端记者 刘宏顺 张良娟

   提议“为四川取得更大成就干杯

  唐正益1964年参加工作,当摄影记者30余年中,先后拍摄2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外国元首在四川的访问活动。1988李光耀到成都时,他47岁,是当时《四川日报》摄影部副主任。

  在唐正益的储物柜中,一个绿色封皮的老实笔记本,特别引人注意。“当时报社还没有电脑word软件,我自己画了个表格,每一张刊登的图片上面都有记录”。

  唐正益向川观君展示采访笔记上有关李光耀成都行的内容。

  “李光耀到访的前两天,我们就接到省外办的电话,但只知道有外宾要来,是一级任务。”翻开笔记本1988年的那一部分,唐正益说,当时外出采访的,除自己,还有当时四川日报政治部的文字记者邵立肃。

  按照安排,李光耀将于9月17日晚间乘专机到成都,但当天中午,邵立肃、唐正益和其他工作人员就已经到锦江宾馆集中了。

  根据当时《四川日报》报道,9月17日傍晚6时39分,李光耀的专机降落在成都机场停机坪上。

  “他和夫人一起走下专机,时任副省长韩邦彦接机,两名少年儿童还分别献了花,当晚在锦江宾馆,时任省长张皓若举行欢迎晚宴,表示要学习新加坡,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我们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扩大同各国的经济合作、技术,交流和贸易往来,最后还是李光耀主动提议为四川取得更大的成就干杯。”邵立肃回忆。

   武侯祠博物馆——要背下攻心联

  1988年9月18日上午10:00——11:00,李光耀及其夫人等一行30多人到武侯祠参观。陪同是省长张皓若、省外办主任徐世群、国家商业部部长胡平、成都市市长胡懋州等。

  在武侯祠诸葛亮殿前,当武侯祠博物馆负责人介绍那毛泽东曾推崇给后人深思的对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时, 李光耀总理用汉语念了一遍,然后说:“我一定要背下来。 进殿后,李总理索性坐下来听介绍。

  李光耀在武侯祠参观。 武侯祠供图

  当介绍到孔明先生每每摇动羽毛扇灵感顿生时,李光耀夫人问:诸葛亮手里为什么拿着一把鹅毛扇。当听说它是智慧的象征时,李光耀夫人说:“我家还有一把羽毛扇。”引得众人一片笑声。

  根据武侯祠工作人员的回忆,当时解说人员谭良啸开玩笑说:这样一来,你们全家都很聪明了。李光耀随即夫妇哈哈大笑起来。谭良啸回忆说:按理说接待国家总理应该是非常严肃的,但是由于当时中国和新加坡外交关系很好,所以自己才敢和总理夫妇开玩笑。

  武侯祠供图

  据武侯祠工作人员回忆,在通往刘备墓的红墙夹道,他还不时用汉语与接待人员交谈。休息时,李光耀为武侯祠签名留念,并一再谈起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望江公园——最关心“大熊猫的生存

  在望江公园,唐正益第一次近距离地观察了这位“友邦伟大的改革家”—— 麻纱的衬衣、裤子,脚上蹬双运动鞋,朴素得和成都本地逛公园的大爷差不多”。

  趁工作人员介绍薛涛井典故,大家兴致正高,唐正益赶紧按下快门。“尽管当时还是胶卷相机,但自己还是多拍了好几张。”唐正益的取景地突出了一行人背后的望江楼,“那是成都的标志”。最后见报的照片,采用了李光耀正面照中的一张,但唐正益用手机翻拍并至今保存的“侧面照这张”,“更有亲和力,更符合现在的审美标准”。

  在望江公园,李光耀不经意一句话,邵立肃却至今记得。

  “望江楼公园的竹子当时非常有名,有一千多种,参观时,李光耀突然问有没有箭竹。箭竹要生长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地区,成都海拔才五六百米,所以没有。”邵立肃推测, 李光耀应该是在关心大熊猫 ,因为当时箭竹正大面积开花死亡,大熊猫面临生存危机的关注度很高。

  唐正益说,这种猜想得到印证。“在蜀绣厂,每当看到大熊猫图案的丝绣品时,李光耀总是仔细端详,微笑点头”。

  “李光耀为人很谦逊。”唐正益介绍,当天下午, 在杜甫草堂工部祠里,负责人比喻说,杜甫的一生就好像总理阁下一样,忧国忧民,操心操劳,所不同的是,总理阁下治国是成功的,杜甫未做国君,其抱负也谈不上实现,李光耀连忙微笑着拱手作揖,表示谦虚。

  9月19日上午,李光耀前往都江堰参观。在离堆公园,李光耀登上怀古亭眺望,称赞中国古代人聪明。参观结束时,公园负责人提议大家合影留念,并打趣说,等李光耀下次来的时候就可以在公园陈列馆看到自己的照片了,李光耀笑答很荣幸。

  当天中午,唐正益没有与工作人员一起在都江堰吃午饭,“为给外国政要留下好印象,让四川开放发展有好环境,除新闻报道外,我们还要抢时间为国外政要做一本在川期间的纪念画册”。

  唐正益回忆,当时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紧急协调了一辆车,采访一结束,自己就跨上车门直奔报社,出发前还特地向报社打了电话,要图片社的两名工作人员等到,有急活,午饭就是车上的饼干和矿泉水。从底片冲洗到画册成型,半小时左右唐正益带车画册匆匆赶往机场,“结果比对方还早到了十几分钟”,“直到副省长亲手将画册交到李光耀手上才离开”。

  当年9月20日,李光耀在蓉考察的稿件在《四川日报》见报,前后共4篇。


  1988年《四川日报》对李光耀成都行的报道截图。

  ---------------------------------------

   对四川所在的中国西部 李光耀说过什么?

   沿海城市居民及内地居民在收入和生活素质上的差距可能带来问题,除非中国开发西部的政策取得成功。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是如何使欠发达的西部和北部地区得到发展。那里的人们,特别是农民,觉得他们被遗忘了;他们可以从电视上看到北京和上海的进步,但进步跟他们何干?

   中国的贫困地区往往都在内地,那里气候不佳,交通不便,文化和教育水平也不够高。所以那里的人民、那里的优秀学子都希望提高自身,于是他们到沿海城市或者北京的大学读书或接受特殊的培训。这种状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因为优秀的教授和教师都不愿意到这些省份。

   中国正以特殊条件引入投资者生产适应内陆市场的产品,因为这些地区距海岸线很远。中国还在修建基础设施,使交通畅通,西达哈萨克斯坦、南抵泰国和缅甸、西北至俄罗斯。我相信这些地区建立的大多数工厂能为国内市场服务,或许还能服务于周围的邻国。

   很多外出的工人没有户口、教育、医疗保险等福利,他们的收入依然没有得到很大提高,但中国的城市需要他们来做建筑工人,所以我认为这是最大的挑战。

   中国年轻人会选择去东部沿海地区,而好的老师、学校、教育资源也不愿意往西部去,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此需要中国中西部的城市管理者合理规划,打破制度障碍,将农民工、大学生吸引过去。

   以上论断怎样影响了四川?

  根据《新加坡企业海外(中国)投资趋势报告》,目前,新加坡企业在中国投资正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转移,成都等城市成为了首选,截至2012年,新加坡在四川实际到位累积投资约为32亿美元,近500个项目,单2012年就增加了4.9亿美元。2012年,四川与新加坡进出口总额18.1亿美元,同比增长99.4%。

  (整理自媒体公开报道)

  本文编辑:董晓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