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可能会消失的十大职业
近日,有专家指出,登记失业率存在失真现象,可能会有比较多的人下岗离职。就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日前回应称,这并不是事实,不过也确实有一些行业出现减员的现象。
人社部回应:失业风险整体可控
“从这么多年的实践看,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所代表的趋势是一致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认为,虽然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的统计范围和统计方法有所不同,但能够代表全国失业人群的整体情况。
而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说,调查失业率是国际通行的失业率统计方法,一些研究机构用其他方法得出的失业率数据虽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局部数据并不具有全国代表性。登记失业率仍是目前判断失业情况的重要指标。
这两位专家给出的结论是,从失业率角度判断,失业风险整体可控。
这些行业存在减员现象
部分钢铁、化工、煤炭、生产制造类企业存在减员现象
莫荣认为,需要达到较大的人群规模,才能界定为“潮”,而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数据,这一情况并未出现。
近年来,部分钢铁、化工、煤炭等领域的企业出现了经营困难,存在一些减员现象;部分生产制造类企业也出现用机器替代人工的现象,每年
郑东亮说,上述原因对用工的影响有限: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带动下,电子商务、金融、通信等行业吸纳了部分企业分流人员,而使用机器人也是企业为了弥补缺工采取的措施。
莫荣介绍,根据人社部对全国3.3万家企业的失业动态监测数据,因经济性裁员造成的失业仅占监测数据的2.6%。退休、劳动合同到期、企业结构调整、搬迁等正常因素占动态监测数据的主要部分。而2.6%的经济性裁员部分,主要出现在东北等地的能源资源集中领域企业、采矿和设备制造业。另外,根据调查,全国百人、千人以上的大规模裁员出现较少。
失业风险可应对
两位专家都认为,当前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在上升。劳动关系领域的案件在增加,区域性的不稳定风险也在集聚,不能忽视经济调整所带来的失业风险。而且,目前一些“僵尸企业”的破产倒闭、隐性失业等,都对就业产生了一定冲击。
“但这次可预见的经济调整带来的下岗风险不会像上世纪90年代那样,集中大规模地爆发,因为当前的经济环境使就业的吸纳能力也有很大提高,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比增大,能够吸纳较多的下岗失业人员。”郑东亮认为,新兴的分享经济所带来的新职业如专车司机等,虽未列入就业统计中,但他们实际上已经就业。
莫荣认为,6.9%的经济增长率仍是相对较高速度的增长,经济总量的增长对保证就业有重要作用;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持续释放;同时,实行含金量高的新一轮就业政策、开发更多公益性岗位等,都能对就业产生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