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首次回应德国人在华判死刑
昨天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中法庭的旁听席迎来了驻华使节。在“开放日”活动结束后,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周永康案、念斌案等热门话题逐一做出回应。
周永康案 周永康案仍在立案审查
被问及周永康案的最新进展,孙军工表示,“目前我和大家得到的信息是一样的,因为按照中央公布的结果正在立案审查,法院目前没有更多这方面的信息。”人民网报道显示,孙军工表示,暂未得到周永康案进入诉讼程序的信息。
此前一天,一场专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在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指出,中央决定对周永康立案审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充分彰显了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充分说明在社会主义中国,不存在制度笼子之外的权力,也决不允许有党纪国法之外的党员。党员领导干部不论职务高低、党龄长短,都要受到党纪国法的约束,都必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
周强坦言,“全国法院队伍、最高人民法院的队伍总体是好的,是一支堪当重任、促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生力军,但也必须看到当前人民法院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必须对队伍中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和违纪违法问题保持高度警觉。”
在谈及这次动员大会的作用时,孙军工强调,“目的就是要从周永康因为违法违纪被查出的事情中吸取深刻教训,进一步加强法院系统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加强法官的作风建设、能力建设,提出新的要求,要通过为期半年的专题教育活动,切实达到使我们的法院工作人员真正做到忠诚于法律,忠诚于党和人民,忠实地履行手中的审判权。”
公开庭审将借力移动互联网加大司法公开力度
孙军工表示,从实践来看,已经有大量的厅局级以上干部庭审现场通过直播的方式对外公开。但由于各地采取的直播方式存在差异,具体有多少厅局级以上贪腐干部庭审已被直播暂时没有统计数据。“当然我想,移动互联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使用当中也越来越普及,借助移动互联网来加大司法公开的力度,应该说是一个趋势。”
“薄熙来案件微博直播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所以我想,大家可能都看到了,不光是贪腐的案件,一些社会公众关注度很高的案件,我们都在通过这样的方式公布,包括李天一这样不公开审理的案件,我们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把可以公开的内容最大化地通过网络程序性播报。”孙军工说道。
据他透露,预计面向公众公开的案件类型,涉及刑事、民事、行政、执行等方方面面,“只要是涉及审判领域的案件,都是我们公开的内容。”孙军工认为,“把案件当中的内容,特别是我们法院如何认定事实、如何采信证据、如何裁量刑罚的这些理由,原原本本地讲出去,实践效果大家都能看到。”
回应热点“念斌案”显示疑罪从无理念已成共识
除了力推司法公开,孙军工也就德国人在华被判死刑、念斌案等舆论热点事件做出公开回应。
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8月19日做出一审判决,以双重谋杀罪判处一名德国人死刑。报道披露,涉案犯罪嫌疑人是一名来自上巴伐利亚州的36岁德国男子。2010年6月,他在厦门杀害了委内瑞拉籍前女友和她的新男友,此后自杀未遂。
针对此案及其背后的争议,孙军工强调,“按照我们国家刑诉法的规定,只要是在中国实施了犯罪,依照中国法律的规定,应当追究刑事责任,那么作为审判机关来说,无论哪一个承办案件的法院,都会严格依照我们国家刑事诉讼法和实体法的规定,在依法保障被告人各项权利,包括诉讼权利、实体权利的情况下,依法认定事实,依法采信证据,在程序合法、实体公正的前提下,依照我们的法律规定作出公正的判决。”
8月22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宣判念斌无罪。至此,长达8年的“念斌案”审判结束,有关此案的争议却仍未平息。
“这个案件的处理,应当说是彰显了人民法院国家审判机关在坚持疑罪从无的理念。”孙军工指出,“在坚持严格依照诉讼法的规定,加强对证据采信的严格审核力度的基础上,做出的这样一个结论,我想网民们提出来的表示的感谢也好,对司法机关最终裁决的认可也好,表明我们社会包括社会公众在内,包括审判人员在内,对公正文明理性依法办事有了一个共识,对司法机关坚定执行疑罪从无的理念,以及采取相应的举措,有了一个共识,这将有利于司法机关更加严格地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力,更加严格防止冤错案件发生。”
相关
最高法开放日首次邀请外国使节
两个星期前,挪威驻华大使馆一秘谢喆收到了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封活动邀请函。
两个星期之后,这个坦言“不太了解中国司法进程”的驻华使节和来自其他15个外国驻华使馆的工作人员一起走进了最高人民法院,旁听庭审、走进首次亮相的审判委员会会议室、和中国首席大法官周强座谈等一系列活动让他感到兴奋。
据了解,这是最高人民法院首次举行专门面向外国驻华使节的开放日活动。
旁听庭审 了解中国法庭运作模式
昨天上午9时许,最高人民法院中法庭的旁听席迎来了25名驻华使节。他们旁听的是一起由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审理的浙江健龙卫浴有限公司与(德国)高仪股份公司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最高人民法院,我觉得今天旁听的庭审很有启示价值,让我很好地理解了中国法庭的运作模式。”秘鲁大使馆临时负责人胡安向北京青年报记者表示,在法治建设方面,中国和秘鲁之间能共享很多经验,“以今天旁听的这起知识产权纠纷的案子为例,中国现在同他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多,这起涉外案件的审判结果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参照模本。”
最高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指出,“今天这个活动,是中国最高审判机关在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法治建设的成果。”通过公开这起涉外因素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过程,也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的自信。
今年6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新加坡中华环保公司股东出资纠纷上诉案并当庭作出宣判,该案首次邀请外国使节旁听。
参与座谈 和首席大法官对话
庭审结束后,25名驻华使节走进了最高人民法院新落成的审判委员会会议室,值得注意的是,该会议室首次对外开放。在这间会议室中,和首席大法官周强面对面交流,更让他们感到有些“兴奋”。
法国驻华使馆公使白良在座谈会的互动环节指出:“以前我们想要参加中国的庭审很困难,特别是一些涉及外国当事人的案件,希望法院能够加大开放的力度。”
对此,最高人民法院首席大法官、院长周强回应,中国高度重视同外国的司法协作,今后,中国法院审理涉及外国公民的案件,法院都将及时邀请外国驻华使馆、领馆派员参加案件的旁听,告知相关信息,而且为外国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
针对外国企业在华利益受损得不到执行的问题,周强指出,我们积极保护外国企业和在华公民合法权益,如果发现权益得不到保障,可以向外事局提出,最高法院将依法监督各级法院加大执行力度。
对于最高法院而言,试水“开放日”的路或许才刚刚开始,但“大门敞开了,就不会再关上”,活动接近尾声,最高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公开表示。
他指出,“我们的公开是全方位的公开,不是说有选择性公开,所以不管是国际友人,不管是来华工作、学习、旅游等等各种方式,只要是有机会接触到中国法治建设的,那么我们都想通过公开的内容,为大家提供一种帮助。”本版文/本报记者 桂田田
(原标题:最高法首次回应“德国人在华判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