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微博直播薄熙来案庭审取得良好效果

11.03.2014  05:56
2013年法院审结案件构成 2013年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构成 2013年部分一审刑事案件增长 昨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最高法通过多种媒体直播社会关注案件庭审,济南中院通过微博全程直播薄熙来案庭审,取得良好效果。”昨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报告透露,去年各级法院直播案件庭审4.5万次。今年,重点工作包括严惩昆明“3·01”暴力恐怖袭击群众等一切暴力恐怖犯罪等。

   1 解决审判权行政化问题

  【报告摘要】 按照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原则,推进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解决审判权运行中的行政化问题。

  【解读】 最高法新闻发言人孙军工:关于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一是要建立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二是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审判委员会主要研究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推进完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或审判委员会直接审理重大、复杂、疑难案件的制度,建立审委会委员履职考评机制。三是明确四级法院职能定位,确保审级独立。

  目前,审判权运行中的行政化具体表现是:判审分离,审者不判、判者不审,审判工作内部层层审批,上下级法院之间的个案请示报批等情形。这些情形会导致权责不明,错案责任追究难以落实,还会影响审级独立。

  2 司法管辖探索区划分离

  【报告摘要】 认真研究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试点方案,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

  【解读】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实际上是从体制机制上确保法院能够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重要举措。

  目前,在一些地方的基层法院,存在着当地党委、政府对法院的司法干预问题,也叫作地方的司法保护主义,这对当地的司法公正影响很大。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后,地方法院可以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也可以有效减少当地对司法的干预。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高院院长张立勇: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司法管理体制改革做出的重大部署。这个部署属于深层次的司法体制改革,涉及面很广。据我了解,目前最高法正在对这一重大改革进行相关调研,并确定适合的试点省份,通过试点为全国范围统一改革提供经验,今年会推进这项工作。

   3 严惩一切暴力恐怖犯罪

  【报告摘要】 依法严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严惩昆明“3·01”暴力恐怖袭击群众等一切暴力恐怖犯罪。

  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严惩破坏军事设施等犯罪,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解读】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既包括恐怖主义犯罪,也包括黑恶势力犯罪。这对于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非常重要。

  最近,云南发生了暴恐案件,包括最近几年在西藏、新疆发生的恐怖主义犯罪案件,对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影响。

  周强院长的报告中重点提到了这个内容,实际上是在对外释放信息,中国的司法部门对于这类犯罪不会有任何容忍,将给犯罪分子以震慑。

   4 加大惩治贪污腐败力度

  【报告摘要】 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对贪污贿赂、渎职犯罪保持高压态势,促进建设廉洁政治。

  【解读】 最高法新闻发言人孙军工:去年,最高法指定法院相继审理了薄熙来案、刘志军案等,审理法院依照相关法律做出了有罪判决。

  此外,去年法院系统发生了上海4名法官违纪违法等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查处咨询委员会原秘书长刘涌涉嫌受贿案,这对法官队伍的整体形象造成了恶劣影响,最高法对这类行为“零容忍”。

  在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以权买刑”、“以钱买刑”的问题。

  今年,最高法将加快制定有关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的司法解释,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规定,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相关法律适用问题,对这类行为加大打击力度。今年,最高法对贪污贿赂、渎职犯罪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对腐败分子形成威慑。

  新京报记者 邢世伟

  【记者观察】

  “两高”作报告 俩“学者”登台

  昨天15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听取“两高”工作报告。

  这是周强第一次代表最高法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已是“熟门熟路”,这是他第六次代表最高检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

  在去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他们两人都是高票当选。

  主席台上两人挨着坐

  主席台上,周强和曹建明的座位紧挨着。数米之外的演讲台上,放着两份报告。

  14时59分,在中央政治局委员之后,两人走上主席台。二人互相礼让之后,一起落座。

  不熟悉的人,很难一眼将二人分开。他们身材相仿,昨天下午又都选择了深色的西装、红色的领带,都佩戴着眼镜,发型也相似。更重要的是,两人都有学者气质。

  周强,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民法专业,法学硕士。入职最高法之前,他曾在湖南任职省长、省委书记。在他主政下,提出了“法治湖南”的目标,湖南也在全国较早推出了行政程序的地方法规,用法规来约束政府行为。

  曹建明,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也是法学硕士。2008年,他从最高法副院长转任最高检检察长。

  去年人代会上,二人分别当选“两高”负责人,执掌最高司法机关,代表们曾给予热烈掌声。外界普遍看好这两位“法学专家”,让司法更为公正。

   共同维护司法公正

  虽然是“新手”,但在报告工作时,周强却有很多话说。

  薄熙来案的透明审判,被视为去年法院系统的一笔重彩。济南中院的微博直播,不但打消了外界猜测,还开创了一种新的司法公开形式。

  公开,也是去年法院的一个亮点。周强介绍,法院去年建成中国裁判文书网,近165万份裁判文书在网上公开。法院此举,被解读为“用公开倒逼司法公正”。

  在报告中,两个人“不约而同”用了同样一句表述:“共同维护司法公正”。

  周强说,积极接受检察机关诉讼监督,依法审理检察机关对生效裁判提出的抗诉案件,共同维护司法公正。

  曹建明说,自觉接受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在诉讼中的制约,保障律师依法执业,共同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律权威。

  在中国,如果法院判决不公,检察院可以抗诉,是司法权之间的制衡。公众看来,这是一种强硬的“对抗”方式。

  事实上,这种对抗方式,并不鲜见。曹建明的工作报告显示,去年检察院提出了6354次刑事抗诉。

  两院之间的“对抗”,并没有让两位“掌门人”失和。相反,法院是“支持和配合”、“认真对待”。检察院表态是“敢于监督、依法监督”。

  周强的报告很短,语速又快,45分钟不到就报告完了。

  曹建明的报告比最高法的报告少一页,用时更短。

  曹建明回到座位上,周强伸过手来,两只手握在了一起,用力抖了抖。

  新京报记者 宋识径 朱柳笛

(原标题:最高法:严惩一切暴力恐怖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