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拜登通话1小时 克宫:美国歇斯底里达到顶峰
(观察者网讯)乌克兰局势紧张对峙之时,2月12日,美国总统拜登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再次通电话。这是双方自去年12月底以来的首次通话。
通话超过1小时,但未见明显转机。拜登再次警告称,俄罗斯如果“入侵”乌克兰,将引发西方果断反应,让俄罗斯付出“迅速和严重”的代价,并降低俄罗斯的世界地位。
克里姆林宫外交政策助理尤里·乌沙科夫随后披露双方对话细节。乌沙科夫说:“这次谈话是在美国官员对俄罗斯所谓即将‘入侵’乌克兰论调空前歇斯底里的气氛中进行的”,“歇斯底里已经达到了顶峰”。
普京称,俄方不明白美国为何故意散播“入侵”虚假信息。美西方无视俄方核心关切,向乌克兰提供现代化武器的举动极度危险。俄方将认真分析和评估美方关切,并于不久将来周知各方。
今日俄罗斯(RT)报道:俄罗斯披露拜登、普京电话细节据克里姆林宫网站12日消息,除了拜登,普京当天还应约分别与法国总统马克龙、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通电话。
连日来,以美国为首的一众西方国家不断炒作俄罗斯即将“入侵”乌克兰,美方甚至透出俄罗斯可能在“奥运会期间”发动攻击的消息,呼吁美国公民48小时内离开乌克兰,引发英国、日本等10余国家跟进,纷纷呼吁本国公民离开。对此,俄罗斯驻美大使和俄外交部发言人都出面驳斥,并痛批其完全没有根据。
双方通话一小时,俄:美歇斯底里达到顶峰
2月12日,拜登与普京时隔一月再次通电话。会后,白宫方面发布的声明称,拜登与普京就“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不断升级的军事集结”进行了交谈。
拜登再次表态称,如果俄罗斯进一步“入侵”乌克兰,美国将与盟国和伙伴一起作出果断反应,让俄罗斯付出“迅速和严重”的代价。拜登重申,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进一步“入侵”将“产生广泛的人类痛苦,并降低俄罗斯的地位”。拜登向普京明确表示,虽然美国仍然准备与盟国和伙伴充分协调,参与外交活动,但“同样准备应对其他情况”。
但白宫发布的声明中,只字未见普京方面的表态。
白宫声明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双方均未表示有任何突破。据白宫官员透露,这通电话是专业的和实质性的,但没有根本性变化。美方目前仍“没有完全了解”普京的最终意图。尽管如此,这名高级政府官员坚称,俄罗斯显然有可能采取军事行动,这一观点没有根本改变,“没有任何有意义的形势降级证据”。
这位官员补充说,普京和拜登同意让各自的官员在未来几天保持联系。
俄罗斯方面,克里姆林宫外交政策助理尤里·乌沙科夫(Yuri Ushakov)披露了对话细节,称会谈是应华盛顿方面的要求与美国举行的,理由是担心俄罗斯即将“入侵”乌克兰。
乌沙科夫说:“这次谈话是在美国官员对俄罗斯所谓即将‘入侵’乌克兰的空前歇斯底里的气氛中进行的”,“歇斯底里已经达到了顶峰”。
乌沙科夫表示,美国正在人为夸大局势严重性,俄方不明白美国为什么要故意向媒体提供俄罗斯所谓“入侵”的虚假信息。
克里姆林宫声明会谈中,普京表示,乌克兰是《明斯克协议》的破坏者,但西方国家没有对其施加应有的压力,让乌克兰履行其义务,甚至还有意向乌克兰提供现代化武器,鼓励乌克兰武装分子向顿巴斯和克里米亚地区进行挑衅,乌克兰军事化的趋势和向乌克兰提供现代化武器的举动极度危险。
另外,普京指出,俄方当然会仔细分析拜登的关切,但不幸的是,美西方忽略了俄方倡议的核心要素。在有关北约不再扩张、北约不在乌克兰领土部署武装力量及北约回到1997年前的状态等重点问题上,俄方没有收到任何实质性回应。乌克兰加入北约当然有可能引发最危险的后果,包括俄罗斯与北约的直接军事对抗。
普京称,拜登的关切会得到俄方认真考虑,俄方会在不久的将来通知各方。
同天,法国总统马克龙、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也分别与普京进行了通话。
据法新社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与普京进行了1小时40分钟的电话交谈。法国总统府称,在讨论期间,马克龙和普京“都表示愿意继续对话”,并讨论在顿巴斯问题上“如何推进明斯克协议的实施”以及“欧洲安全与稳定的条件”。法国总统府报告,法国总统还“转达了他的欧洲伙伴和盟友对危机的关切”。
据克里姆林宫发表的一份声明,普京对马克龙表示,针对俄罗斯即将入侵乌克兰的指控是“挑衅性的猜测”。声明称,“入侵”指责和军事手段实际上是在为“乌克兰军队在顿巴斯可能采取的侵略行动创造了先决条件”。
此外,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与普京进行通话,据克里姆林宫发布声明,双方讨论了进一步发展双边合作发展的问题,并围绕美国和北约关于俄罗斯提出的安全保障建议的答复情况交换意见。双方就继续进行个人接触达成一致。
一触即发?美英等十余国家呼吁公民撤离乌克兰
连日来,以美国为首的一众西方国家不断炒作俄罗斯即将“入侵”乌克兰,美方甚至透出俄罗斯可能在“奥运会期间”发动攻击的消息,呼吁美国公民48小时内离开乌克兰。
2月10日,美国总统拜登敦促在乌克兰的美国公民“立即离开”,声称“事情可能很快变得很疯狂”。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11日更是称,俄罗斯可能很快就会开始对乌克兰发动袭击,任何在乌克兰的美国人“无论如何都要在接下来的24至48小时内离开。”美国总统拜登11日在与西方多个国家领导人召开的视频会议中,还给出了一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具体日期:2月16日。
随后,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十余国家迅速跟进,呼吁本国公民离开。目前,包括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荷兰、沙特、西班牙、以色列、葡萄牙、比利时在内的10余个国家已呼吁本国公民离开乌克兰。
但乌克兰方面试图淡化美国的“离乌警告”。据乌克兰国家通讯社报道,乌克兰外交部长库列巴(Dmytro Kuleba)11日在简报会上说:“这个(拜登总统)的声明中没有任何新内容。我们知道美国的立场,它已经发表过这种声明。他们从撤离家属和使馆工作人员开始。因此,这一声明并不表明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此,俄罗斯驻美国大使和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都出面驳斥,并痛批其完全没有根据。俄罗斯驻美大使安东诺夫说,“(美国)一些政客关于俄罗斯将在奥运会期间或之后‘袭击’乌克兰的评论性说法,没有任何证据支撑。”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白宫的歇斯底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典型性,盎格鲁-撒克逊人需要战争,不惜一切代价”。
2022年2月13日
2022年2月12日
美国暂停驻乌克兰基辅大使馆领事服务 要求使馆大部分雇员撤离
多国呼吁在乌民众撤离,乌克兰总统发声:已做好准备应对一切
俄乌局势“再添一把火”?美国、英国呼吁公民撤离乌克兰!欧盟开始撤离工作人员!
德国政府建议在乌克兰的德国公民尽快离开该国
美日澳等8国促公民撤离乌克兰 乌当局吁保持冷静
俄媒:消息人士称俄罗斯外交人员开始陆续离开乌克兰
乌克兰首都已通过一项撤离计划 以防出现紧急军事情况
美媒披露俄乌开战时间?多国敦促本国公民尽快撤离乌克兰
美媒:拜登告诉西方盟友 俄罗斯可能在2月16日“入侵”乌克兰
2022年2月11日
又在制造紧张!外媒:布林肯声称,俄罗斯可能“随时入侵”乌克兰
拜登警告:美国人现在就该离开乌克兰!
2022年2月09日
马克龙称“得到了普京的保证”,俄方澄清:没有
2022年2月08日
普京与马克龙会谈后警告:若乌克兰加入北约,欧洲国家将被拖入军事冲突
2022年2月07日
法国总统马克龙启程前往莫斯科 对俄乌边境危机展开斡旋
2022年1月29日
乌克兰总统称已准备好会见普京
马克龙分别与俄乌领导人通话,各方均称应为乌局势“降温”
外媒:拜登称将在“近期”向东欧和北约国家派遣少量美军
美国第四批军事援助物资运抵乌克兰
2022年1月28日
俄乌和解了?美国:我不高兴,他们可能会2月打仗
2022年1月27日
两周后再谈!俄乌同意继续遵守东乌停火协议
现场曝光!俄乌局势紧张 俄罗斯20余艘军舰集结前往黑海演习
法德俄乌举行“诺曼底模式”四方会谈
2022年1月26日
拜登重申美国不会陈兵乌克兰 但考虑制裁普京
2022年1月25日
俄乌局势升级!大量美军已高度戒备 北约将派更多舰机
俄乌局势紧张 美国“致命援助”抵乌!全球市场震动 美股上演“大逆转”
2022年1月24日
俄乌剑拔弩张之际 冯德莱恩:欧盟拟向乌克兰提供12亿欧元紧急援助
2022年1月22日
乌克兰总统签署命令 决定制裁多家俄罗斯公司及多名俄官员
2022年1月19日
布林肯将出访乌克兰德国 外交手段解决俄乌冲突局面
2022年1月17日
克宫:北约不是和平鸽 俄罗斯将在俄乌边境领土驻军
2022年1月12日
俄军在俄乌边境实弹演习 此前一天俄美会谈无果而终
2022年1月11日
冷战结束以来最关键的一天 美俄面带微笑继续互撂狠话
2022年1月3日
拜登向乌承诺:俄乌边境局势恶化时将做出"果断回应"
2021年12月29日
乌克兰边境局势紧张 美“杜鲁门”号航母驻留地中海
2021年12月28日
俄国防部:北约准备开战
美媒称俄军在俄乌边境集结上千辆坦克 乌军如何应对
2021年12月27日
橄榄枝还是心理战?上万俄军撤离俄乌边境引关注
2021年12月25日
俄乌边境局势持续紧张 俄方称乌克兰军事预算增加20%
2021年12月23日
俄乌边境局势紧张 普京:美国已经带着导弹站在俄罗斯门口
2021年12月21日
俄乌边境危机加剧!德国防声称俄不能对北约“发号施令”
2021年12月11日
美国又一批武器弹药运抵乌克兰 俄乌边境局势持续紧张
2021年12月2日
俄乌矛盾升级!乌克兰呼吁北约对俄推出“威慑包”
2021年11月19日
乌克兰防长忧心俄乌边境局势赴美求援 美国给出承诺
2021年11月17日
乌克兰外长敦促法德:必须为俄乌爆发战斗做好准备
2021年11月15日
“递刀”?俄乌关系紧张之际 美国向乌克兰提供大约80吨弹药
2021年11月2日
美媒称大批俄军队在俄乌边境集结 乌克兰国防部否认
点击进入专题: 俄乌边境局势升级责任编辑: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