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晚报:档案见证——渠县的抗日救亡运动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为伤残军人签发的优抚令
1932年3月 渠县 县长任炜章(中共党员)发表抗日宣言
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渠县 档案局编辑出版的《档案见证—— 渠县 的抗日救亡运动》图册近日由光明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这本图册弥显珍贵。绝大部分档案是首次解密,可以从不同视角看到 渠县 人民在抗战中的同仇敌忾,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都是不遗余力地支持。如此丰富的档案,如此厚重的史料,是档案有心人为 渠县 人民留下的深刻历史记忆!
查阅6000多件档案编辑成册
据记者了解, 渠县 档案局从年初开始组织全局职工开展专题编研工作,查阅了6000多件档案资料,选择了近1000件与抗日有关的档案筛选、影印,编辑出版了《档案见证—— 渠县 的抗日救亡运动》图册。
该书以图片为主,文字介绍、说明为辅。时间上自1931年“9·18”事变起,下迄1945年日寇投降为止。以 渠县 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中的抗战档案内容为基本素材,以时空顺序为脉络,极力展示历史史实,给人以警示和启迪。
图册由三大部分组成:日寇罪恶滔天的侵略行径; 渠县 人民积极主动的抗战支持;前方将士英勇顽强的抗日战斗。书中不仅有“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进展过程,也有抗日烽火中八路军的热血铁骨,还有辗转外域丛林顽强搏击日寇等法西斯的远征英姿;书中不仅有 渠县 社会各界积极涌现的献物、献金活动,也有 渠县 子民自发组织的劳军慰问活动,还有著名的抗战英雄郑少愚、王家让等抗战将士疆场杀敌的英雄气概……
抗战中, 渠县 共有53375人参军参战,牺牲958人,捐粮、捐款、捐物更是不计其数。
新上任县官发表抗战宣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渠县 各界人士于9月23日在渠城召开了反日运动大会,并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学校停课一天,组织宣传队向群众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奔赴各乡镇宣传抗日。
渠县 政府发出布告:“男子一律改作短服,即以中国所制质量,用中国式缝纫,以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之决心及抵制仇(日)货之纪念。”11月起,男人服装焕然一新,妇女齐发于衣领,一改旧观。同时组建了反日救国会,举行为期一周的“援马(占山)反日游艺会”。通过游艺节目义演募捐,援助东北抗日军马占山部队。
1932年3月14日,四川各界民众反日救国大会 渠县 分会正式成立,当天,新上任的 渠县 县长任炜章(中共党员)发表抗战宣言书:“凡我后方赖以安全者,宜当省食缩衣,抽出金钱,输送前方,聊作犒慰,拟凡属本县在职人员其月薪二拾元以上者,捐纳百分之五,月终收齐由中国银行汇交十九路军,以资接济。各机关现任职员景明大义,同表热忱,共解国难。”当场组织共捐大洋200元,汇至十九路军慰劳。
1933年9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发动营渠战役,于29日攻占佛楼寺,进入 渠县 境内,随后解放了 渠县 县城以北大部分地方。10月2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 渠县 建立县级苏维埃政权,并大力宣传团结抗日的主张,在“要解除劳工痛苦,只有打倒日本军阀”口号的感召下,2100多名热血青年参加红军,成为抗日的坚强队伍,后牺牲1478人,占参军人数的70.4%。
进步教师筹办《瞭望》半月刊
全民抗日战争开始后,渠江两岸掀起了抗日怒潮,抗日救亡运动前所未有的向前发展。
1937年11月, 渠县 县政府将《人民团体战时宣传信约》和《非常时期宣传工作纲要》转发各区署抗敌后援会及中小学。 渠县 妇女会于11月7日正式成立并参加抗日,她们提出:倭寇横行,举国痛心,懦夫奋臂,壮士请缨,所谓“最后关头已达”,吾人惟有抗战到底!
1938年夏, 渠县 爱国进步青年成立“爱知读书会”,会员100多人,以抗日爱国积极分子为核心,组成众多群众宣传组织,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临巴小学青年进步教师筹办《瞭望》半月刊,刊登抗日文章,每期印刷100份。
1942年春,共产党员杨景凡发起组建“八濛书店”,云集县内外有志青年、知识界知名人士和文艺名流,组织一年一度的“少愚杯”球赛、开办画展、举行音乐会,书店成为青年聚会的中心,邀请重庆、达县、南充的文艺工作者进行革命演出,书店也成了抗日统一战线的重要阵地。很多共产党员以学校为阵地,以教师职业为掩护,对学生进行革命宣传和抗日宣传,共产党人创办的来仪中学成了抗日宣传阵地和革命活动据点。
广泛开展捐献飞机运动
为挽救民族危亡, 渠县 人民节食度日,献出粮食,源源运送前方。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高潮, 渠县 设军粮采购处,以“抗战建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口号,号召大户捐献军粮,当年就送缴军粮20155石。
全县各地开展了献金、劳军活动。1939年寒假,清溪小学师生出动300余人募捐寒衣,师生募得530元(银币),并及时转送给前线将士添作寒衣之用。1943年, 渠县 人民群众怀着极大的爱国热情,在纪念“七·七”抗战七周年献金会上共献金35000元。1945年7月, 渠县 成立“改善士兵待遇献金会”,共献金5058万元(国币)。
自全面抗战爆发到1940年, 渠县 县政府为参战牺牲、伤残人员及家属抚恤达36540元。何云太等负伤抗日战士在返乡时,八路军总司令部司令员朱德、副司令员彭德怀在训令中称:“因抗战负伤残废,由本军照例抚恤,并予优待,俾使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光荣流血之忠勇战士,获得生活上的安慰,以坚前线抗敌将士杀敌卫国之决心”。
渠县 还开展捐献飞机运动。1936年,为支持刚兴起的航空事业,县政府发动机关团体、公职人员和学校教职员捐献飞机款113777元。1942年, 渠县 献滑翔机一架,捐款3万元。1944年,为庆祝“八·一四”空军节,发动“一县一机”运动, 渠县 捐献20万元。
渠县 征兵居四川之首
卢沟桥事变后,川军出川抗日。 渠县 人民以共赴国难为己任,提出了“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好男要当兵,好儿杀倭寇”、“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的响亮口号,充分表达了抗日的决心。
1940年8月21日, 渠县 首次被日机轰炸。36架日机向渠城投弹40余枚(内有燃烧弹),继而俯冲扫射,大部房屋被焚毁,居民尸横血流,死伤400余人。北门裴松山十口之家无辜丧命,后溪沟枯井旁横尸数十。有一妇女抱着娃娃逃命,结果被弹片削掉了孩子的脑袋。
1941年7月28日,渠城二次遭炸,日机26架,凌空渠城投弹7枚损毁了大量财物。日机27架于同月30日又向城内投下54枚炸弹,毁房13座,13人死亡。
日寇的滔天罪行,更激起了全县人民的英勇斗志,青年人掀起了从军热潮。他们出夔门,下三峡,入洞庭,战上海,纵横大江南北;翻巴山,越秦岭,过关中,赴印缅,驰骋千山万水,以血肉之躯,卫国之精神,投入上千次大小战役。仅1942年,全县52个乡镇便征新兵8760名。八年抗战,达州共征兵173391名, 渠县 共征53375人,居四川征募之首位。
一封家书尽显抗战艰辛
出征军人利用空闲时间书写家信,一方面表达对父母长辈们及家乡的思念,另一方面也述说自己在战场上的战斗历程。杨正品给弟弟杨正学的信中写道:“9月1日到达叶家集与日寇对抗,我营伤亡200余名。3日移往富金山与88师共同防守,每日大炮声如雷震。6日兄带伙夫送饭,险被敌人所俘虏,打死我伙夫3人。那炮弹像雨样飞腾,尤以毒瓦斯弹为最甚,整个一师人伤亡十之八九,每一连剩几个人。本来已伤亡3万余人,我军撤退时日寇又跟踪追击,负重伤之官兵被敌人所杀,真是惨。”
1938年6月,郭明远向父亲写信,告诉他自己已从四川到达江西武宁县,与敌人激战数日后撤退,休整期间捡到哥哥郭钧铭所在部队番号,不知出川否,希望父亲告诉哥哥现在的情况。1939年10月29日,郭钧铭在福建崇安县(现武夷山市)向父亲写信,寄回出征军人证明书,此时他已由江西省铅山县汪二渡出发到福建建欧县接收新兵,随后将返回江西,知道弟弟郭明远去年已到江西边境地区,距离自己驻地有六七百里路,虽然同在一省,却不能相见。可见战争的残酷,抗战的艰辛。
据1938年到1940年统计, 渠县 出征将士阵亡422人(官长33人,士兵389人),到抗日战争胜利前一天,共阵亡将士958人。
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而艰苦的浴血奋战,终于在1945年9月2日以日本正式签字投降为标志,取得了抗战的全面胜利。 渠县 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将永载史册!(戴连渠 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