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交警启动春运交通安全管理 超速50%以上吊销驾照
春运安全管理重点路段
辖区代管高速公路、国省道;县城通往乡镇的主要道路;城市拥堵隐患路段。
重点车辆
7座以上客运车辆、农村地区微型面包车、旅游包车、校车、危化品运输车辆。
重点违法行为
超员、超速、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违法载人、非法上路、高速公路违法上下客等。
2015年春运将从2月4日开始至3月15日结束,为保障春运期间达州市道路安全畅通,预防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和多车相撞交通事故,防止长时间交通拥堵,为新春佳节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2月2日,记者了解到,达州交警将多举措服务并全面启动春运交通安全管理,达州全市21个春运服务站和311个“交管办”全面启动,2/3以上机关警力将充实到基层一线,对重点车辆逢车必查,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驾驶人将被限制或禁止参加春运,并将在各大队辖区至少设置两处以上测速点,每天测速时间不少于6小时。
安全检查
不符要求车辆禁止参与春运
驾驶人:建立交管信息 防止交通事故
据介绍,为了切实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达州全市公安交警将强化安全检查,消除源头安全隐患。对辖区交通安全隐患进行全面仔细排查、落实整改责任、督促整改到位。特别重视对临水临崖、急弯陡坡、桥梁、隧道等危险路段和客、货运车辆、危化品运输车等重点车辆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同时,将加强对运输企业、客运车主、7座以上客车的实际安全状况进行系统排查,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对在检查中发现的不具备安全运营条件、安全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运输企业,依法责令停业整顿,整顿仍不达标的,建议相关部门坚决取消相应经营资质。依托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客运车辆和客运驾驶人的交通管理信息,对三年内发生过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负同等以上责任的,营运车辆驾驶人驾驶证逾期未年检、记分周期内记满12分以及有酒后驾驶、超员20%以上、超速50%(高速公路超速20%)以上或12个月内有3次以上超速违法记录的,将通报交通运输、安监部门督促运输企业限制或禁止参加春运。
部门联合:梳理危险路段 采取防护措施
期间,达州交警还将联合安监、交通部门对辖区易结冰、团雾多发、安全设施不全等危险路段进行一次全面梳理,提请政府督促有关部门增设提示牌、增加警示灯、施划减速线、修补已损坏的护栏或缺口,铺撒砂石等措施;对途经县乡道路和三级以下(含三级)山区公路的客运班线,达不到安全通行要求的,应会同交通运输部门督促客运企业调整发车时间和发车班次或调整线路。相关路段、路口应设置禁止客运车辆夜间通行的警告标志;对辖区正在施工路段要督促施工单位在春运前尽快完工,对春运前不能完工的施工路段要督促施工单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采取防护措施。对未中断交通的施工道路,要加强监督检查,防止发生交通拥堵。
强化应急:建立联动机制 确保自驾游安全
据介绍,春运期间达州交警部门将按照《全市代管高速公路恶劣天气及突发事件交通管理应急处置预案》的要求,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协调沟通,主动协调路政、道路养护等部门,在坡道、桥梁等重点路段备足融雪剂、盐、沙石等物资和铲雪除冰设备、装备。
另外,针对春节期间自驾出游增多的特点,达州交警部门将制作一批交通安全宣传提示卡、宣传单,在高速公路出入口、车站等醒目位置悬挂、张贴宣传提示标语,在车管所等窗口单位、省、市、县际检查站(春运交通安全服务站)等场所设置春运交通安全宣传区,向过往驾驶人发放,重点宣传恶劣天气驾驶注意事项,提高自驾出行人员安全意识等。
路面管控
春运服务站和“交管办”全部启动
记者了解到,达州市21个省、市、县际检查站(春运交通安全服务站)和311个“交管办”将全部启动。
期间,达州交警支队及各大队将抽调2/3以上机关警力充实到基层一线,把所有测速仪、酒精检测仪和警车等执法装备投到路面上去,加大对国道210线、318线、542线(原省道202线);省道201线、204线、302线和重点旅游线路、红色旅游线路以及事故多发路段、多雾结冰路段的管控力度,严查机动车超速、客车超员、大货车超载、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酒后驾驶、涉牌涉证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还将对7座以上所有面包车逐车检查登记,严格落实“七必查”(即驾驶资格必查、车辆审验必查、乘载人数必查、驾驶时间必查、安全设施配备必查、轮胎磨损情况必查、太阳膜透光率必查)。春运期间,各大队将在本辖区至少设置两处以上测速点,每天测速时间不少于6小时,加大测速监控力度。对超速20%以上的依法从重处罚,对超速50%以上的一律依法吊销驾驶证。
知道一下
2015年春运 2月4日开始—— 3月15日结束共计40天
2014年11月15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消息,将从2014年12月1日起,用一周时间,逐步将铁路互联网售票电话订票预售期由20天延长至60天。需要退票的旅客可按原阶梯退票办法执行,改签后的车票乘车日期在春运期间的,退票时收取20%的退票费。(图据网络。请作者与本报联系以奉稿酬)(曾猛 记者 张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