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靠天吃饭” 今朝西充“旱涝保收”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9日电(王爵 李同周)记者19日从西充县农业农村局获悉,在发展农业中,西充县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助推乡村振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通过实行田地整治、农作物轮作种植,建设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使得土地产出效益翻倍,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西充金太线现代农业园湖。西充宣传部供图“西充属浅丘地区,过去由于农村田地零星散乱,导致耕种困难,对田地进行集中连片整治,将其打造成高标准农田,为规模种植和机械化生产创造了条件。”西充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程忠良说,土地经过调型整理后,既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品质,提升了肥力,又能实行机耕、机播、机收,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西充龙滩河现代农业园。西充宣传部供图仁家沟村位于仁和—青狮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片区内,该片区是西充县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两大板块”之一。涉及仁和镇、东岱乡、青狮镇3个乡镇15个行政村,总投资2200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6万亩。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该片区实行田、土、水、路、林等综合配套,新建产业道路10公里、排灌渠系3.5公里、农机下田通道68处,新(改)建山坪塘25口、蓄水池37口,升钟灌溉工程全覆盖,自流灌溉面积达80%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65%以上。
西充龙滩现河代农业园湖。西充宣传部供图据了解,近年来,该县围绕建设“中国有机农业第一县”目标,按照“产业基地发展到哪里,高标准农田就配套到哪里。”的思路,整合农业、水务、国土、财政等涉农项目近20亿元,集中连片新建高标准农田26万亩。目前,该县高标准农田已达40万亩。其中,有机农业基地21万亩,规模稳居西部第一。
西充义青观现代农业园湖。西充宣传部供图近年来,西充县通过实施田地综合整治,将义兴、青狮、凤鸣、槐树等乡镇、110个村的田地进行整治后,打造出的优质有机粮油基地,基地主导产业以水稻、小麦等有机粮油和西充黄心苕为主,并配套建设了137公里产业路、93公里排灌渠系,生产全过程实行机耕、机播、机收。
“这些田,以前就是冬水田,一年只种一季水稻。田地综合整治后基地实行轮排轮用,一季变多季。”程忠良说,十万亩优质有机粮油基地的这些乡镇,过去绝大多数是冬季蓄水田,仅种水稻一季农作物,经过高标准农田打造后,实行稻油轮作。即在水稻成熟后立即排水,水稻收割后,开始种植油菜,变一年一季种植为一年多季种植,提升土地产出效益。
“田地综合整治后,由于新增了排水设施、灌溉设施、蓄水设施,所以能够进行稻油轮作、稻麦轮作、稻菜轮作。”程忠良算了一笔账,以今年水稻收成与市场行情为例,一亩田可产水稻550公斤,每公斤油水稻的售价10元,10万亩水稻可收入5.5亿元;而一亩田可产油菜籽160公斤,每公斤油菜籽的售价5.4元,就相当于每亩田增收860元,今年基地新增油菜5000亩就可以增收430万。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我家的2亩多水田流转给农业公司,每年租金1000余元,再加上在基地务工,每天的工资在50—60元之间。实行轮作种植后,务工的时间增加了,工资也增涨了。”青狮镇大石坝村村民蒙正武坦言,如今在当地村民通过务工、流转土地等方式,户均年增收2300元。
此外,为了实现循环利用和种养生态化,西充还大力推广“畜—沼—果(粮、菜)”“稻鱼、稻菇”等循环种养模式,建成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区10个。随着田地轮作、循环种养等模式的推广,极大地增加了土地的效益与收成,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带动了农民增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