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成长时间卖猪“年华猪”带来的扶贫新思考

23.05.2018  03:06

 

看点
  5月19日一早,山里的薄雾还未散去,苍溪县白云镇岫云村贫困户李远志上山打猪草回家后,他将猪草剁碎,拌上黄色玉米面,装满一桶后拎向猪圈。猪圈里的四头小猪“哼哧哼哧”地叫了起来。
  李远志养的猪并不大,甚至有些精瘦。他笑呵呵告诉记者,他养的猪不追求重量。不看重量咋个卖?“看时间啊!一定要养满10个月。”李远志说。
  李远志特殊的饲养方式属于“年华猪”项目。其背后,则是带领贫困群众闯市场、解决产业增收的一次全新探索。

□记者侯冲

消费者网上认领,品控员每周拍照监督
  “年华猪”实际上是一种私人订制的养猪模式。消费者在网上下单,选择一户村民为其养猪。待养够10个月后,由公司收购,再转交给下单的消费者。“我们不生产猪,只是原生态猪肉的搬运工。”项目负责人李君如此解释。

  “我们正是瞄准了人们对于生态猪肉的需求。”李君说,“年华猪”另辟蹊径的饲养模式符合人们对绿色、健康猪肉的需求。农户散养的猪不再以重量作为衡量标准,改为以生长时间衡量价值。避免农户为加快猪的生长速度,喂饲料、添加剂。
  5月19日,岫云村四组队长李春元走进了村民李雪荣的家,对猪圈里的小猪拍照。“多拍些,看我这猪圈,多巴适!”李雪荣高兴地说。
  作为“年华猪”项目的品控员,李春元每周都要到农户家里拍照。这些图片将被传到网上,供认领小猪的消费者随时查询。“长得咋样,有没有喂饲料等,都是我们监督的范围。”李春元说。
  “在四川农村开展这个项目有天然优势。”李君认为,“年华猪”充分整合了现在不少贫困村村里有地、地里有菜、家里有圈的现实条件,并将有生产能力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分户散养。
  目前,该项目在苍溪县27个村开展,涉及1300户农户,共有700多头猪被订制饲养。

每头猪底价1988元,贫困户不再愁销路
  饲养“年华猪”之前,李远志有过犹豫,“之前亏过不少,有些怕。”他曾养过五六头猪,结果赶上了行情不好。“买仔猪花了800多元,养肥以后再卖还是800多元,算上饲料、粮食等,一头亏了200多元!
  贫困群众由于缺少灵敏的市场信息,再加之养殖规模较小、技术不高等原因,在面对变幻莫测的猪价行情时,会非常被动。
  专家看来,私人订制的养猪模式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年华猪”既能实现市场消费者和农村生产者的有效信息对接,解决供需矛盾;又避免了价格波动对小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带来的伤害。
  李远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头仔猪400元,公司补贴100元,自己只需掏300元;养殖耗费400斤左右粮食,预计成本600元,两项合计成本为900元。“猪养满10个月后,只要毛重在200斤以上,就能保底收入1988元,一头猪的利润在1000多元。
  腰包鼓起的同时,贫困群众奋力脱贫的志气也涨了不少。省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直接送仔猪给贫困户,有些人饲养的积极性可能不高。而如果将赠送的仔猪加入“年华猪”计划,降低风险的同时,还会大幅增加收入,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捡来的娃娃用脚踢。”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认为,脱贫攻坚简单的给钱给物并不能真正改变贫困群众的困境,反而可能养懒汉。要想真正激发内生动力,必须将贫困群众置于稳定增收项目中,“看到有挣钱的可能,自然就有了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