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11月17日头版头条关注四川筑起的一条脱贫大道
新华网成都11月17日电 近年来,四川省高度重视交通发展对区域扶贫的先导性作用,努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如今,大道出入川,蜀道不再难,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也得到极大改善。今日,《人民日报》用头版头条和第九版重要位置,关注四川筑起的这条脱贫大道。脱贫之路如何建?看来自四川的实践。
图为《人民日报》11月17日头版截图
以下为头版稿件《推进农村公路向城镇新区产业园区延伸 四川筑起脱贫大道》全文:
“去年318国道完成改造通车,店里生意一下火爆起来,现在每天平均接待顾客超过500人次,最多的时候一天收入超过1万元。”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游牧部落”土特产山庄老板陆晓红高兴地说。近年来,四川省高度重视交通发展对区域扶贫的先导性作用,努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目前,全省公路总里程32.4万公里,过去4年新改扩建农村公路近1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6642公里,几项指标均在国内位居前列。
大道出入川,蜀道不再难。汶马高速公路是沪蓉高速成都至昌都联络线的重要路段,也是内地深入阿坝藏羌地区的经济走廊和战略走廊。“尽管山势险峻,隧道密布,修建难度巨大,但我们有信心如期完成。”建设者表示。而在四川甘孜藏区第一条高速——雅康高速工地上,建设场景同样热火朝天。24个标段,每天有上万人在忙碌,力争2018年全线贯通。四川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成渝经济区发展战略等重大历史机遇,加快进出川高速公路建设,高速公路出川通道由2012年的12个增加到18个。
抓外不放内,区域可循环。在外接大通道的同时,四川十分重视优化省内公路网的布局。以雅安为例,这里以4条国道、10条省道为主干线,组成“五纵七横”一般干线公路网布局,国省干线里程达1302公里。去年,351国道的重建落成,将雅安市北部的旅游资源充分开发,激励人心的红军文化、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原生态的少数民族风情等,吸引八方来客。
修好农村路,攻克脱贫关。在西岭至大川道路通车之际,成都市大邑县西岭镇飞水村村民吴志浩一脸喜悦:“路通了不仅出行方便,山里的土特产、药材也能方便地拉出去卖,来往的人多了,在家门口还能赚旅游钱呢。”四川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向城镇新区、产业园区、农村社区延伸,大力修建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使一条路连接一方园区、带动一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2013年以来,四川安排实施干线公路联网畅通等16个专项工程,全省公路水路建设完成投资每年保持在1200亿元以上。目前,全省98%的乡镇通油路、95.7%的建制村通硬化路,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记者 刘裕国 梁小琴)
图为《人民日报》11月17日第九版截图
以下为第九版稿件《四川改善贫困地区交通条件 织就交通网畅通脱贫路》全文:
一条条平整的通村水泥路,犹如一条条飘逸的哈达,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双溜索乡的山间环绕。国道、县道、乡道、村道被连成一张网,延伸至农牧民的家门口。
“以前的羊肠小道,晴天灰、雨天泥,种的菜需要走个把小时才能背到菜市场;现在来一辆卡车就把一地的菜都拉到县城、省城。”大泽尔村村民宝宝西满脸喜悦地说。当上了蔬菜种植户的他,去年告别了贫困。
脱贫的路子千万条,但每一条都离不开交通条件的改善。近年来,四川高度重视交通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采取有力措施补齐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这块短板,让全省人民共享交通发展成果。
构建循环通道
“全面小康”的号角,使四川省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不够、路网结构不优等问题进一步凸显。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四川交通系统以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四大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发扬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强力实施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交通建设大会战,打通对内对外联系的“大通道”。
“宁愿皮带紧一扣,也要出资把路修。”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可用财力少,他们就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挤资金,将每年新增财力的30%和县内小沟磷矿矿权出让金的50%,全额配套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近三年来,县财政已配套近4亿元,未来三年还将再配套7.5亿元。
巴中市大胆创新,在充分整合涉农资金、扶贫资金的同时,采取政策资源捆绑投入、市场资源滚动投入、社会资源吸附投入、民生资源捐赠投入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化解投入不足的矛盾。2016年,仅南江县就吸引社会资本1.25亿元,发动群众捐资1.8亿元,实施通畅工程和产业道路近1000公里。
2013年以来,四川四年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近10万公里,新增223个乡镇通油路、11000个建制村通硬化路。特别是2016年启动精准扶贫攻坚以来,不到两年完成交通扶贫投资1080亿元,除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外的所有贫困县均有建成或在建高速公路连通。
如今的甘孜,全州通车里程达29584公里,除得荣、乡城两县外,其余16县都通三级以上等级公路,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全州公路骨干网络体系。偏远的石渠、稻城等县到州府康定的时间缩短1/3左右。
疏通“毛细血管”
岳池县林檎山村是一个贫困村,去年村里的断头路打通了,通组路也修通了,村里的养殖业发展起来。第五村民小组的贫困户杨天富乐呵呵地说:“去年我家喂养的一头牛,年底出栏卖了1万多元。”
四川省交通厅负责人表示,大交通不能忽略“毛细血管”,一条断头路、一段溜索桥,往往是制约一个村寨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四川在打通“最后一公里”上精准把脉,精准发力,不留死角。
过去,四川修建通村水泥路,是以县城为中心、省县道为主干线向各乡镇、村延伸,连通村办公室或村小学。实际当中,多数村道仅通达村办公室,并未通到学校,形成了通校断头路;而村办公室设在县乡道旁边的村不能列入通村水泥路指标,又导致部分县与县、乡镇与乡镇、村与村之间有几百米或几公里左右的断头路。
长宁县经过多次调研,将解决产业发展急需、群众愿望迫切的“最后一公里”断头公路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大事来抓。对全县这样的上百个村社、36所学校,逐一测量规划,短则几十米,长则几公里,一个不落下。两年多来,50公里“断头路工程”全部完工。
打通最后一公里,村民抬脚就能坐上公交车。如今,泸州市江阳区开通了城乡公交车,不仅方便农民出行,也方便他们随时出售农产品。为此,很多农民在自家地里搭盖了塑料大棚种时令蔬菜。
溜索,对于四川部分山区老百姓来说,是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工具。河面上一绳一筐,使用时发出“嗞——”的滑轮声响……但溜索承载能力低,大量生产、生活资料无法运输,群众脱贫步履蹒跚。近年来,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省扶贫移民局牵头,通过地方调查并申报,全省确定实施“溜索改桥”77座,主要分布在凉山、甘孜、阿坝、绵阳、广元等5个市(州)。截至2016年底,已经完成74座,剩余3座建设规模较大的也将在今年建成。届时,四川边远地区群众出行将告别溜索。
助推产业振兴
建设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是四川交通部门确立的发展重点。“以前的鲜奶经常因来不及销售变质,真让人心痛!”红原县安曲镇牧民桑旺说,“现在不一样了,早上挤的奶不到半个小时就能送达收购点,自家的鲜奶、酥油等畜产品每年收入上万元。”
“路通则百业兴,随着通村通畅工程的稳步推进,红原县畜牧业、旅游业、服务业均有了长足发展。”县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说。
交通的突飞猛进,加快了阿坝产业结构的调整,探索出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新农村发展模式。汶川“新漩三环线”,引领周边22个村发展“一桃一花一牧”,呈现出一幅路通、村美、人富的动人画卷;茂县依托便捷的交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挖掘羌族建筑中的图案、白石、羊头等羌文化元素,初步形成了特色乡村旅游格局;桃坪羌寨、萝卜寨等全州100个精品旅游村寨,在融入藏羌文化的基础上打造出了具有现代旅游功能的民俗风情村寨……
“期待已久的‘成安渝’终于通车了,很激动!”今年初春, 成都—安岳—重庆的“成安渝”高速公路顺利通车,成都至重庆车程仅需2.5小时。资阳市安岳县作为成都与重庆直线相连的中点、成渝经济区腹心,“县内半小时、成渝一小时,内联成环、外联成网”快速交通路网正加快形成,经济社会驶入发展快车道。
产业围绕公路转,公路围绕产业建。巴中市平昌县近年来着力优化路网结构,逐步构建起3条450多公里的旅游环线,带动沿线农民开办农家乐、小卖部等,每逢节假日生意火爆。便捷的交通和优美的环境,让平昌县成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县,并连续三年获得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赛段举办权。南江县石墨储量较大,为推进石墨产业发展,该县专门规划修建了85公里的资源路。通江县银耳驰名中外,该县建设550公里产业路带动了小通江河流域银耳木耳产业带,两万余农户人均实现增收1800元。(记者 刘裕国 梁小琴)
责任编辑:杜雨洲 分享阅读